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城中新添生态“桃花源”!南京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迎来近万只花脸鸭
2022/01/27 21:40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1月26日下午,雪还没来,雨一直下,江风吹得人脸生疼。记者跟着“守岛人”李全文乘船上洲——位于长江江苏段最上游江宁滨江开发区的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

  “赶在下雪前,好上洲。”李全文说:“下雪地滑,道路泥泞,我们上洲没少摔跟头。”“守岛人”是一个团队,49人守护2666.8公顷的湿地公园。为防偷猎偷捕、森林火灾,团队24小时把守,春节也不松懈。他们守护的是一片城中生态“桃花源”。2016年8月,新济洲湿地公园获评南京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我国首个长江洲滩型湿地公园。

  李全文已经守了这片湿地14年,见证洲上从一片荒芜,变成野生动物“天堂”。

  2022年第一次鸟类调查中,新济洲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有新发现——近万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脸鸭栖息在子汇洲。子汇洲、新生洲、再生洲和子母洲是湿地保育区,面积共计1755.4公顷,占新济洲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5.8%,区域内野生动物几乎不受人为干扰,处于“放养”状态。

  调查团队成员之一、南京朴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达介绍,野外调查时,能直观感受到生态在变好,每100公顷最多能观察到超3万只鸟类,它们齐飞时遮天蔽日。“看!画着‘京剧脸谱’的小鸭子就是花脸鸭,混在其中的‘绿脸’小鸭子是绿头鸭。”李全文指着实时监控画面给记者看。

  飞鸟盘旋,空气愈发清新。缘江行,芦苇、水杉和银杏树枯黄,落叶满地,一片冬日萧瑟。“外人看着无趣,这些枯萎的植被可是野生动物乐土。”李全文感慨,城市种植过多常绿植物,表面看着生机勃勃,大自然本来可不这样!冬日树叶常绿,阳光无法直射大地,地上微生物难以存活,对食物链和栖息地造成灾难性影响。

  “全身洁白、嘴巴黑而宽的是白琵鹭!那边四只飞起来的是小鷿鷈,还有一种爱‘烫头’的是凤头鷿鷈。”船行江中,隔数百米,李全文一口就能叫出途中同行飞鸟的名字。调查团队已在洲上设立69个生态监测点,监测到的鸟类品种逐年增加:2016年103种,2018年162种,2019年180种,2020年190种,到2021年已达208种。

  “这些年,我们没少享受生态福利。”今年47岁的陈宝华是土生土长的新济洲人,目前负责开船送“守岛”团队过江。“经过22年‘放养’,洲上几乎恢复了大自然最原始的样貌。”陈宝华告诉记者,2000年,洲上农民完成集体异地搬迁。此前,农民种的田常受旱涝灾害之苦,孩子上学、病人看病,离洲不便,住在洲上对人类和自然都不好。如今,江宁滨江19.8公里的江岸线该绿还绿、该湿还湿,搬走52家“散乱污”企业,打造成“临江、近江、见江”的滨江公园。

  2021年9月,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发布南京首次系统性调查湿地鸟类的报告,调查围绕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龙袍长江省级湿地公园、固城湖省级湿地公园等9处重点区域。调查发现国际濒危鸟类2种,国际易危、近危鸟类共9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1种,其中中国特有鸟类4种。

  “此次调查发现的雁鸭类、鸻鹬类、鸬鹚类等冬候鸟对水质依赖性较高,它们的出现,说明南京湿地状态在变好。”调查带队专家、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刘茂松告诉记者,南京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是水鸟重要越冬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南京近年不断地还湿地于鸟类。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副局长贺永顺介绍,南京2021年修复1900多亩湿地,其中1500多亩为沿江湿地,增强湿地生态功能和稳定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文 张琦/视频

  图片来自受访者袁斌 贺亚民/摄

  郄立云/制图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