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为农业现代化聚力赋能——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纪实
2022/08/10 18:51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这里引进的各类高端人才团队超50个,包括赵春江、邹学校、沈其荣等近十个院士团队,打造了全国唯一的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

  这里集聚的农业高科技企业超100家,天邦集团、三主粮集团、益客农牧集团等近十家企业在此设立总部,入驻企业累计申报专利404件;

  这里仅去年签约的科研成果转化合同就达2054份。杂交小白菜新品种、田间播种机器人设备、“生物+分子膜”发酵技术等数十家企业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十多个省份推广应用。

  这里就是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全国首家、华东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个正朝着世界知名“农业硅谷”奋进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党工委书记、管理办公室主任周蓉蓉说,中心自2018年5月实体运作以来,一直紧扣“实施国家战略、承接区域需求、打造农业硅谷”职责使命,以创新研发为基础,以技术孵化为重点,坚持走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之路,努力为全国农业现代化聚力赋能。

  大战略大布局构筑农业科创生态圈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同年12月,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获原农业部批复建设。

  部、省、市高度重视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专门设立“部省市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建设发展重大问题。农业农村部领导先后近10次实地考察调研,在规划设计、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给予关心支持。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规划布局上统筹全区全部涉农资源,推动南京国家农高区、栖霞八卦洲现代花卉及园艺产业技术孵化园等全市重点农业科技园区联动发展。在省内外设立孵化基地,实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和广泛应用。

  中心核心区占地332亩,重点打造研发高地、科技服务平台、总部经济区和服务配套区四大功能板块。其中,科技服务板块已获批建设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4个,引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等部省级平台十多个,成为创新创业主体强有力的科研和信息支撑。

  科创的源头是人才。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引进的高端人才团队中,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教授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院士当选联合国科学院首批院士。培育的南京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中农宠物营养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行业内翘楚。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致力于建设华东农业创新共同体,以企业为主体,打造全球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地。目前,中心内的思威博、史记生物等多家企业正筹备上市;热风科技、佳格大数据等一批企业正快速成长。深农智能、极目机器人等5家企业创新科技成果入选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

  4年多时间,白纸作画、乘风起舞,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拉框架到形象内涵双提升的精彩蝶变,跑出了“南京速度”,也擦亮了“金字招牌”。中心成功申报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业南京等众多重点项目,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型示范基地”“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江苏省众创社区”“江苏省星创天地”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建平台育市场厚植企业发展动力源

  “我们来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创业已有两年多时间,深深体会到了中心服务理念的‘专’‘快’‘实’。尤其是‘实’,有事找中心,一站式高效解决且细致贴心,这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搞科研、谋发展。”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彭飞,谈起“落户”中心的感受,满脸喜悦。

  从拎包入住的办公场地、人才公寓到共享的服务平台、技术平台、活动平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已成为全域性开放、协同的创新创业平台。中心运行之初就组建了“一站式服务”团队,以工商准入等四大类政务服务、科技对接等12项个性化服务为主要内容,增强创新创业主体在中心的幸福感、获得感。

  周蓉蓉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中心而言,它不仅能激发现有生产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而且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流入与集聚,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心的竞争力、创造力和驱动力,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服务上做“加法”,管理上做“减法”。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重点围绕建设投入、管理运营两个市场化,在全市率先开展去行政化改革,采用“管理办公室+公司”模式,探索招商、营商、经商“三商”并举的市场化路径,促进中心和市场主体自我价值最大化。

  “中心每年承接和对接的各类高规格活动有上百场,前来参观、调研、洽谈的农业科技领域专家、企业家达上万人次,这为中心内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及时掌握行业前沿信息,了解产品上下游需求、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市场渠道提供了契机,也是中心发挥资产和品牌优势、深耕产业,助推主体成长的重要体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为了用金融“活水”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联合新希望集团、中信农业等成立了总规模17.8亿元的农业科创基金,与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共建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基金以多种形式投资项目12个、储备项目16个,其中,被投项目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估值相比投前实现约3倍增长。

  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市场化运营体系,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还建立导师服务制度,实施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分层培育计划,在人才申报、资质认定、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为企业赋能。

  重产业强应用推动成果转化常态化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发展的核心在创新,关键是转化。

  赵春江是第一位入驻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院士,其团队研发的全流程集成式智慧农业系统,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让种地成了轻松又体面的职业。

  在南京市浦口区汤泉数字大田示范区,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赵春江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基地1200亩稻麦种植,除田边杂草需要人工处理外,基本实现耕、种、管、收“无人化”自主作业,且农机作业效率提高了50%以上,节约水、肥、药10%以上。

  据统计,目前,来自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农业综合服务项目,已覆盖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多个农业大省,打造出3000多块智慧试验田,服务亩数超过1000万亩。

  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显示其蓬勃生命力。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重点围绕智慧农业、生物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全力开展农业产业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初心如磐,奋斗不止。

  沈其荣院士长期从事有机(类)肥料和土壤微生物研究与推广工作,其以施用全元生物有机肥为核心的防控土传病害综合技术体系,为我国近十多年来西瓜、香蕉等经济作物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2020年9月,沈其荣带领团队入驻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后,着重研发木霉真菌生物(类)肥料,对更新果树根系、提高果品风味与品质等具有显著效果,已在苹果、桃、梨、杨梅、蓝莓、草莓等作物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由赵其国院士领衔的南京恒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成立后,先后与江苏农垦集团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与南京市浦口区合作建立了全市第一个万亩功能稻米科技示范基地。在宁夏开展“十万亩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建设,推出中卫硒砂瓜、富硒枸杞和富硒苹果。其中,中卫硒砂瓜成为功能农业知名品牌代表,年产值达25亿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迎着新时代改革创新春风,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以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硅谷”为己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正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关键技术集成、关联企业集中、优势产业集群,搭建农业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大平台,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努力书写科技自立自强的精彩答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兵 实习生 李晓晨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