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资讯 > 正文
南京古生物所发现首枚菊石琥珀 揭秘1亿年前热带海滨生态环境
2019/05/14 20:15  新华报业网  王梦然  

  交汇点讯 一亿年前,缅甸热带海滨的某一角落,40多个生物个体“抱团”而聚,凝结成一个瞬间场景,最后以一枚琥珀的形式,留存至今。5月1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日前,团队在一枚缅甸琥珀中发现了距今一亿年的化石集群,而其中的“菊石”更令科学家感到惊喜,这一生活在白垩纪的头足类动物,在白垩纪末期就已灭绝,与现在的保护动物鹦鹉螺、乌贼等是近亲。该研究于5月1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40多个生物个体“抱团”。照片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研究员向记者展示,模拟出的一亿年前琥珀成形地的周边环境。

  “综合化石生物群和埋藏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琥珀森林位于热带滨海地区,环境就类似于当今的一些热带海岸森林。”研究所研究员王博以一张张现代热带森林照片向记者描述这一琥珀的形成,并试图还原“场景”。他说,这是片生长于海滨地段的森林,紧靠着海滩,树脂分泌后,在树干上首先包裹了些树栖的昆虫,然后顺着树干流到了地面,包裹了从海滩“漂”来的菊石、螺类以及一些地栖动物。经过埋藏,以及复杂地质作用,这块树脂变成了眼前的这块琥珀。

  

琥珀中的菊石。照片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研究员向记者还原在白垩期末期灭绝的菊石原貌。

  这枚琥珀“凝聚”了至少40个动物个体。研究者介绍,它们分别是,1个菊石、4个螺类、4个等足类、23个螨虫、1个蜘蛛、1个马陆和至少12个昆虫成虫标本(蟑螂、甲虫、蠓和蜂)。这枚琥珀还记录了菊石的“最后时刻”,通过显微CT,研究者看到菊石的体内充满了细砂粒,可以推断这一菊石是在沙滩被树脂包裹的,说明它在此之前已经死亡,并被海浪“带上”岸边,并与一些地栖生物遗体及砂砾混杂在一起。

  除了首次发现石菊琥珀外,王博告诉记者,此次“发现”的可贵之处还在于,集合了海相、陆栖、树栖等多群类动物。该研究为缅甸琥珀年龄提供了直接证据,并为琥珀埋藏学和白垩纪森林生态环境分析提供了新见解。

  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