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通 > 要闻 > 正文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 南通: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
2021/11/09 07:51  新华日报  

  大手笔建设“一枢纽五城市”,力争经济总量全省占比五年突破一成

  南通: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南通,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在江海交汇处激荡起经久不息的涟漪。不久后,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点将”南通:高起点、大手笔建好江苏开放门户,融入苏南、拥抱大海,实现更多的“天堑变通途”,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将省委的期许变成美好现实,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的奋斗目标。南通市委书记王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南通将拿出不负时代的使命担当和敢于探路的勇气锐气,奋力在江苏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万亿再出发,建设江苏开放门户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45.7亿元,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速6.6%,超过全省平均0.3个百分点,站稳江苏第4强……最新出炉的前三季度成绩单,让“破万亿后,南通冲刺状态能保持多久”的疑虑烟消云散。

  GDP跃上万亿元台阶,南通经济动能依然澎湃:从“压舱石”看,上半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27个,同比增长34%;从“经济细胞”看,前三季度新增规上企业1326家,增长数居全省第一。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交汇叠加,南通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态势日益明显,正处在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跨越赶超的重要窗口期。”王晖说,作为全省唯一滨江临海的设区市,南通既有跨江出海链接全球的海港优势,也有溯江而上服务内陆的通道优势,还有依托上海融入世界的窗口优势,天然具有门户功能。通州湾新出海口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即将开港,南通新机场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获批,南通将持续强化枢纽功能、增强产业实力、提升城市能级、优化制度环境,全面展现具有江海特色的现代化形态。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一个不常见的目标写入报告: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国际上有一个规律,人均GDP达到2万至3万美元时,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应该在50%以上。”王晖分析,南通人均GDP约2万美元,目前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45%,“我们力争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5年达到50%。”

  将两大主要任务具体化,党代会报告描绘清晰可感的现代化图景。“起草报告时,我们没有列提纲,而是请大家畅所欲言,说说5年后的南通是什么样子。”王晖透露,梳理归纳社会各界的智慧火花,南通铺展“一枢纽五城市”蓝图:建设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层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杆城市、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彰显生态之美的低碳花园城市、宜居宜业幸福城市。

  摆脱思维定势,思想破冰引领城市“破圈”

  将蓝图分解,就是一张张施工图、任务图。以产业为例,南通明确,5年内经济总量全省占比突破10%。目前,南通经济总量全省占比约为9.7%,要在5年内将比重提升0.3%,必须保持比全省平均快0.3%至0.4%的经济增速。

  这并非易事。南通万亿GDP的构成中,约8.1%来自转型升级压力日益增大的建筑业;5%来自亟待进一步提升附加值的家纺产业;4.5%来自税收贡献较小的农业,比苏南高出约3个百分点。

  能耗“双控”等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也倒逼南通调整依靠区位和资源优势猛攻重大项目的传统打法。但在王晖看来,危机中有“危”也有“机”。南通将落实能耗“双控”作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契机,打造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平台,常态化监测亩均产出、单位能耗产出等指标,对高能耗低产出企业逐一制定盘活举措,无法改造的实施腾笼换鸟,为经济瘦身健体。

  南通人口结构亦有“隐忧”。“七普”数据显示,该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占比达30%。为快速发展的城市持续引入青年人才,南通瞄准年轻人在大城市就业安居痛点,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构建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套房”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并向从专科到博士的各层次毕业生发放综合补贴。去年末,南通常住人口历史性超过户籍人口,今年前10个月,又引进3.8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

  江海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科技创新力、要素集聚力和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新征程上,南通有一系列难题待解。”王晖说,南通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思想大解放破除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在攻坚克难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锚定战略路径,锐意创新而不刻意求新

  前三季度,南通高技术制造业产值跑出一条令人振奋的上扬曲线:增速37.9%,比工业应税销售增长快22.4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南通市党代会明确10条战略路径,第一条就是“激发创新第一动力”。

  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南通突破“下一个万亿”的强引擎在哪?“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王晖介绍,系统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化、科技创新产业化、创新体系生态化,南通打出高标准建设沿江科创带、大力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宽视野集聚创新人才等“组合拳”。以“一核、四区、多园、可拓展”格局打造的沿江科创带,既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又策应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让“好风光”与“新经济”比翼齐飞。

  系统化思维,同样体现在“美丽南通”建设中。南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3年全省第一,但部分内河水质不理想。“打破分段治理传统路径,南通以流域单位整体推进水环境治理。”王晖介绍,实现全方位截污,面广量大的农村生活污水成为难点。该市创新“三仓+微型人工湿地”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实现农家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就地利用。

  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南通锐意创新而不刻意求新。项目为王,依然是这里的高频热词。“项目为王已讲了20多年,我思考再三,还是将它写入党代会报告。”王晖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关键在于优质项目。推动科创型项目与重特大项目齐头并进,南通延续多年的“项目拼抢赛”优化规则,既着力招引带动性强的航母级大项目,又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项目,也鼓励现有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7.3%,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以争先锋贯穿全局,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激扬“狼性”精神,保持敢为人先的奋斗姿态……以往成功的秘诀,依然是南通制胜未来的法宝。王晖说,南通将锚定最高标准,矢志追赶超越,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努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更多过硬成果,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雷鸣 陈炳山 陈明 徐超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