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通 > 资讯 > 正文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南通海门合兴村:“老兵叙事”架起党群“连心桥”
2020/10/02 15:02  南通网  

  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合兴村党总支不断探索,将退役老兵叙事引入乡村治理,引导与组织村民讲好故事,讲出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从而不断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架起党员和群众的“连心桥”

  合兴村有良好的从军传统,村里有248名退役军人,其中党员90人。如何激发这些人身上的正能量,为村里发展服务,成了村党总支琢磨的课题。

  去年9月,合兴村退役军人服务站与“中国叙事联盟”组织合作,联合推出了“老兵叙事”活动,每两个月左右举办一次。每次活动邀请6到8名老兵及家属参加,村组干部、志愿者及青少年学生等参与旁听。活动中,主持人启发每一位老兵讲他们的军旅故事和退役后的工作、生活故事,讲在部队中学到了哪些对人一生有用的东西。于是,一些过去大家所不了解的感人故事被挖掘出来。活动中,大家还总结出了老兵应有的品格,探讨当下该做些什么,并付诸行动。

  “‘老兵叙事’是一座连心桥,凡参加过活动的老兵和家属都把我们村干部当亲人,对村里各项工作都支持配合,其中,党员更是起到了带头作用。”年轻干部许秋华介绍,“老兵叙事”很好地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近年来老兵中涌现出一系列先进党员典型,如热心关工委工作的陈永祥,“金牌调解员”茅永凯、优秀抗疫志愿者陈飞标、多年服侍重病连襟的暖心大哥“黄永其”等等。

  老兵党员带头讲出好故事

  一个人讲什么样的故事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一个家庭讲什么样的故事就有什么样的家风,一个村子讲什么样的故事就有什么样的村风民风。

  1975年底入伍的施忠球是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兵。他说,从农村出去当兵,其实是指望着找一条出路,摆脱“农村人”的身份。谁知刚分配到部队时,来到了农场,95号人,1600亩地,水稻有六、七百亩,插秧都是人力,45天没日没夜、风雨无阻,他那么大块头整天低头插秧,腰痛得难以想象。在农场一边搞生产,一边训练。练掷手榴弹时,50米合格,一遍遍,手抡得都不是自己的了。有一次在山上训练二十多天,作为一名轻机枪手,胳膊肘都磨破了,晚上水泡开伤口,简单包扎下,第二天继续。还有一次,海坝出现决口,虽然已经九月,战士们还是一个个下海组成了人网,堵住了决口。

  一朝戎装,一世荣光,在部队服役虽然辛苦,但都是当兵人刻苦铭心的记忆。“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锻炼人,部队学到的一切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今后的生活。”施忠球坚定地说。退役后,无论在机关还是企业,他都纪律严明、能吃苦、肯学习。在儿子婚礼上,他还把“认真工作,平凡生活”八个字作为家训送给儿子。他说:“这都是部队大融炉教给我的,受用一生。”

  活动中,老兵党员们纷纷带头讲述自己的故事,并将自己曾握过钢枪的手掌拓印在“老兵联盟”的“生命树”上。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化解群众心结

  据介绍,海门区合兴村是个社会事业基础较好的村,但过去村里积累的矛盾纠纷制约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短板,让村里发展更上一层楼?两年多前到任的村党总支书记唐敏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想到用自己擅长的心理辅导技术,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她最拿手的办法,就是启发村民“讲故事”,然后进行心理引导。而“老兵叙事”就是合兴村探索运用现代心理学开展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在“老兵叙事”等载体的积极推动下,村里长期积蓄的很多“老大难”问题一一迎刃而解,当事村民心中的“结”消弭于无形,乡亲们的心贴得更近了,去年该村捧回了一块沉甸甸的“江苏省文明村”奖牌。今年海门区在八一双拥晚会上,将“老兵叙事”活动搬上了舞台作了展示,并将该活动向全区推广。(陆锡兵)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