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点评 > 正文
点评丨星巴克到底需要怎样的“气氛组”?
2021/12/14 19:54  新华报业网  

  近日,有媒体记者卧底调查发现,江苏无锡两家星巴克门店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12月13日,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发文回应称,“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深感震惊”,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12月13日深夜,星巴克中国通过官方微博再次发表声明:经过调查,已确认两家无锡门店确实存在营运操作上的违规行为。随后,星巴克向公众道歉,并给出了整改意见。而星巴克一直标榜的行业“金标准”也是摔得粉碎。

  我们看到,此次星巴克的食品安全被曝光,又是记者的“卧底”调查。坊间曾传言,“90%以上的餐厅,经不起卧底”。星巴克号称是有着行业内最高的“金标准”,食品的使用都有着最严格的限制。然而 “金标准”在“卧底”调查面前,一样摔得粉碎。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卖;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涉事两家星巴克门店的后厨操作令人触目惊心。

  更令公众担忧的是,这到底是涉事餐厅的偶发行为,还是星巴克门店内的普遍行为。星巴克在国内的5100多家门店均是公司直营,不对外开放加盟。尽管是直营,但是对每一家门店仍需考核营业额和利润率。在此“指挥棒”下,涉事门店种种触碰底线的行为,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为了美化数据,不惜践踏承诺。这也就导致星巴克的“金标准”也无可奈何的败给了“潜规则”。

  食品安全是餐饮业的底线,而这一底线的坚守,除了有纸上的“金标准”,更要有铁一般的纪律和监管手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利益驱使下,原本严格的管理制度也可能被架空。比如,卧底调查中,星巴克还是有上级调查和抽查的,但是在门店主管、店员的“默契配合”下,检查形同虚设,上级检查人员根本发现不了实际问题。“金标准”落实不到位,“潜规则”明目张胆。

  该事件爆发后,很多网友跟帖表示吐槽多年,星巴克从不曾改;还有人表示投诉食用星巴克产品出现不适症状,但是并未得到解决。作为一家跨国知名餐饮企业,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除了纸上的标准,内部的检查,来自外部的监督以及新技术运用、大数据赋能就更加重要。在@星巴克中国官微最新的表态中,也提到将增加来自内部及第三方的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的频率和范围。

  曾几何时,星巴克招募端着电脑、摆着pose的“气氛组”而刷爆网络。此次食品安全翻车,不妨搞个“监督组”,让顾客拿着放大镜在餐厅找茬,或许这才是更好地赢回声誉的“气氛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海琴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