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点评 > 正文
新华时论 | “留苏人才上扬曲线”折射了什么
2022/04/08 21:22  新华报业网  

  这样一种现象令人欣喜:近年来,江苏高校毕业生留苏人数一路上扬,画出了一条漂亮的上升曲线。2021年,江苏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60.1万人,登记就业地区的毕业生总计45.8万人,其中省内有33.8万人,约占73.75%,呈逐年递增态势。特别是,近年来名校毕业生留苏人数也呈逐年递增态势,显示了江苏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强大吸引力。读懂这条持续上扬的“留苏人才曲线”,对于做好人才招引工作不无启示。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足够数量的人才储备,既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也是加速科技创新、产业落地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毕业以后去哪里就业?他们用脚投票,投出的是各个地方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各个地方综合实力与竞争力。那些经济发达、产业兴旺、未来可期的城市,几乎无一例外朝气蓬勃、外来人口持续涌入。超七成毕业生愿意留苏就业,说明江苏对毕业生吸引力依然维持了较高水平,说明在大学生心目中江苏依然是一片充满创新创业希望的热土。

  过去几年,从低门槛落户、发补贴,到城市主要领导现身“毕业典礼”热情留人,城市间的“抢人大战”风起云涌。在这波人才招引争抢中,我省不少城市充分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努力留人,获得了明显的人口、人才增量。根据去年任泽平团队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显示,我省共计11个设区市上榜百强名单,其中南京、苏州分列第六、第七。

  我省经济总盘子较大,产业基础厚实,发展势头良好,这固然是吸引毕业生留苏的关键因素,但除此之外,发达的高等教育也是重要原因。江苏高校数量位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首位,拥有数量可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省内不少城市坐拥知名高校。对来苏求学的学生而言,这里有他们四年朝夕相处的同学、师友以及美好回忆,有更方便、熟悉的就业环境,因而也更可能成为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地。可以说,江苏高校众多,这种得天独厚的“近水楼台”效应,是江苏招引人才的重要优势。

  但是,是不是有了这种优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是不是近水楼台就一定先得月?恐怕未必。必须看到,尽管我省高教优势明显,但随着交通和通信条件的改善,人员流动阻碍因素逐渐淡化,加上各地为了争取毕业生陆续开出更多“筹码”,这个优势并非一成不变。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充分发挥“近水楼台”的优势,才能在抢人大战逐渐白热化的今天,留下更多高校毕业生,否则,就可能面临“近水楼台未必先得月”的尴尬。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签约的重要阶段,面对再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大军”,如何充分发挥高校“近水楼台”招引优势,让江苏成为毕业生近悦远来的热土、施展才华的沃土?除了给补贴、给户口、增强公共服务供给之外,还要注重给他们“用武之地”和“成长空间”。在出台政策时,也要注意避免陷入比拼怪圈,防止出台政策产生负效应。比如,过度依赖租购房补贴,有可能会刺激房价、租价,进而让高房价对人才产生挤出效应。如何在惠及毕业生的同时防止造成新的不公,抵消政策效果,值得深入研究讨论。此外,通过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量大面广地吸引人才固然重要,但也应该根据城市产业、行业特性,更有针对性吸引毕业生,让城市与人才“供需对路”,这样吸引来的毕业生与城市才有足够的适配度。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