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江东时评 | 倡导“就地过年”要多些实招
2021/01/13 18:33  交汇点新闻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地散发,一些城市发布通知,倡导党政机关干部带头在工作地过节,外出务工人员春节非必要不回乡。

  冬季低温更适合新冠肺炎病毒生存,春节巨大的人口流动规模也会让病毒传播的风险骤增,倡议就地过年是基于防控形势所作出的科学判断。然而,要让这一目标获得群众发自内心的理解拥护,各地还需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拿出详尽可行的配套方案。

  百节年为首,中国人有过年团聚的情结,春节归乡这一传统观念很难打破。但一些地方面对群众迫切的回家意愿,考虑的不是合理劝导,而是生硬阻止。“北风与阳光”的寓言故事广为流传,让旅行者脱下厚实大衣的不是强劲的北风而是和煦的阳光。要解开群众的“返乡心结”,让大家心甘情愿地为防疫大局做出就地过年的选择,不应靠“北风”式的手段约束人们“原地别动”,而是需要“阳光”的暖心举措让人们甘之如饴。不少地方倡导就地过年的措施就挺有温度,如发红包、给补贴、送消费券、免费乘坐公交车等。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出台及时又清晰明确;以激励为导向的倡议,既有大义也有福利。

  就地过年的“阳光”举措,有“薪”更要有“心”。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除了算得清的好处,还有说不完的人情。单靠经济上的激励手段,恐怕不能让所有人感到满意,对于在外忙碌了一年,就盼着回家团聚的人而言,选择留在工作地过年依旧是个艰难的决定。因此,提倡“就地过年”除了要关注“就地”外,也要在“过年”上下功夫。各级政府及用人单位既要讲道理、给奖励让人“留下来”,也要加强协调、营造条件,让大家过年有年味儿,避免出现春节期间务工人员“无人问津”“无处安身”等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应统筹冬春季的错峰生产、弹性休假,制定企事业单位防疫表彰细则,另一方面需筹备好节日的“精神食粮”,如采用送年夜饭、开展线上才艺比拼、组织本地一日游等形式,丰富不返乡职工的春节生活。

  应当认识到,让外地务工者对一座城市更有归属感,不仅是一时的防疫需要,更是城市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这不仅考验着城市对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也对治理能力与人情关怀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管理者应当思考,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实现“此心安处是吾乡”?改善租房体验、降低购房门槛、解决子女教育、提高劳动保障……把这些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宜办好,为生活于斯、奋斗于斯的人们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就地过年”就不成为问题。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