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热评丨“战时状态”变“应急状态”是一种纠偏
2021/01/16 15:50  央视新闻客户端  

  “全时空转入战时状态”“一律进入战时状态”“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连日来,“战时状态”成为高频词。起因是,由于出现散发疫情,多地有关部门便一声令下,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闻令而动,迅速出击,通过精神动员和制度安排应对疫情,当然值得赞许。但是,在表达上应有分寸,在措施出台上应体现“精准”二字,在具体操作上应合乎章法,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抑或慌了神乱了阵脚。

  《国防法》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换言之,非经法定程序不能宣布进入战时状态,而履行相关程序前,显然也需要全面评估,准确判断。

  应该看到,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出台的“战时状态”与法律规定的“战争状态”是两个概念。但是,对于民众而言,并不一定分得清两者的区别,反倒容易望文生义。故此,不宜动辄就称进入战时状态。

  一旦滥用“战时状态”,不仅会误导民众,还容易造成紧张气氛,更容易带来“狼来了”效应。有网友直言:如果“进入战时状态”喊多了,人们淡化了“战”的意识,一旦“狼来了”,就可能在“战争”真正降临时丧失了“战时”应有的高度警觉。此为中肯之言,当正视。

  由此,需要探讨的是,一些地方为何轻易抛出“战时状态”?表面看起来,与未能真正掌握战时状态的定义和内涵有关。而实际上则折射出有关部门缺少全盘考虑,缺乏从容应对。面对复杂疫情形势,不能停留于喊口号,说狠话。其实,如果应对得力,防范见效,也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按照中央要求,各地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学习掌握各项政策规定和部署要求,指挥体系24小时保持运行状态,实行“零报告”制度。不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不等于就可以掉以轻心。从快速激活指挥体系,到迅速组织核酸检测;从精准锁定重点人员并隔离管控,到加强人员、物资、技术储备……每个环节都“咬合”得当,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已经不再提战时状态了,而用应急状态来替代。这是及时纠偏。因应时势,迅速作出调整,措施更有针对性也更能见效。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我们终能遏制疫情反弹,迎来春暖花开。

  (文丨余岩)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