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新华时论 | 农虽旧业 其命惟新
2021/09/23 10:29  新华报业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分时节,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土地不会辜负汗水,“丰收”是对辛苦耕耘最公平的奖励。

  丰收,是农民最美的寄托。如今,农业生产技术日新月异,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接连出台,消费市场活力涌动,喜看稻菽千重浪,稻花香里说丰年,丰收,给农民带来的是“稳稳的幸福”。

  丰收,是“小康”最朴素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过上安定富足生活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江苏要为全国发展探路,肩负“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正努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力争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谱写“三农”领域全面小康的时代交响,持续放大丰收的溢出效应。

  丰收,托起“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底气。江苏在占全国1.1%的国土、3.4%的耕地上,生产了约占全国5.6%的粮食,创造了占全国6.1%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十三五”期间,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是长三角地区农产品稳定供应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去年,大疫大汛之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745.8亿斤。我省粮食生产工作不仅有效保障了全省8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彰显了经济大省、农业大省的责任担当。进入新发展阶段,江苏把握“三农”工作历史方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补齐“三农”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丰收之时,我们既深切缅怀带着“禾下乘凉梦”离去的袁隆平院士,也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的事迹而深深感动,更感念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为了让国人吃饱吃好而默默奉献的“三农”工作者。

  “农虽旧业,其命惟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依靠农业科技创新,让农业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让农村动能转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农业转型升级未来可期。农民兄弟们用一滴滴汗水和一颗颗果实,构筑了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在又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更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吴琼)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