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以文化惠民激荡“文韵江苏”一池春水
2022/01/09 16:09  中国徐州网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省委书记吴政隆在江苏省第十四届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发展强自信,文化惠民润人心。学习贯彻好省党代会精神,要深入挖掘吴韵汉风、水韵书香江苏文化深厚底蕴和独特禀赋,以文化惠民激荡“文韵江苏”一池春水,书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文化篇章。

  上新“民生愿”,擦亮“文韵江苏”底色。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升文化建设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尤其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使得人民群众物质需求不断提升,也为更好地满足其文化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中的“高”正是指社会文明程度高,当前,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有了新期盼、新愿望,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等新趋势、新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倍重视高质量文化建设,及时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全力建设高水平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擦亮“文韵江苏”厚重底色。

  刷新“民生观”,凸显“文韵江苏”特色。江河湖海,塑造江苏人文画卷;崇文重教,勾勒江苏人文风貌。“十四五”期间,江苏将打造1000个更具人文关怀、审美品位、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全省文化惠民的精准度、含金量,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永不打烊”的南京二十四小时美术馆、探寻“诗和远方”的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品蘇”空间、承载新“乡愁”的徐州马庄文化礼堂、“追光”文学巨匠的扬州高邮汪曾祺书房……这些充分凸显江苏特色的“文化新地标”,引得游客纷纷“打卡”,成为群众热衷的新去处,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文韵江苏”源头活水真正流进城乡百姓“田间地头”。

  更新“民生底”,提升“文韵江苏”成色。省党代会提出,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倡导全民阅读,推动书香江苏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智慧便捷的城乡文化生活圈。常州通过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将文旅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人文精华升华为城市魅力,加快构建“山水辉映、城景一体、产城相融”发展格局,建设长三角文旅中轴,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再添“文韵江苏”精致名片。南京加快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构建城市、片区、惠民三级空间布局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一个个“小而精美”的“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出现在南京街头,正成为城市新晋“网红打卡点”。未来五年,南京还将聚力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可学可鉴的“南京样板”。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直抵人心。文化启迪民智,文明惠及民生,引文化“活水”浇灌文明之花,助文化惠民“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我们在江苏大地厚植文化沃土、滋养城市文明、共建精神家园,共同激荡起“文韵江苏”一池春水。(孟祥)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