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论见 | 捏造“学霸帮博士团队解难题”, 过度“神化”也是“捧杀”
2022/05/17 19:59  新华报业网  

  近日,因为“一夜帮6人博士团队解决难题”,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韦东奕再度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据《南风窗》最新报道,韦东奕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这是假新闻!不仅如此,“哈佛破格邀请他入学”的消息也是假的。5月13日下午,韦东奕谣言传播者“贼叉”称自己没有核实就发出,作为始作俑者向大家道歉。

  韦东奕堪称数学奇才,他参加过两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满分,后被顺利保送到北大,在大学期间,还将华罗庚金奖、陈省身金奖、林家翘金奖等奖项收入囊中,仅仅28岁就担任了北京大学助理教授。但与学界大佬身份有所不同,最先进入公众视线的韦东奕,衣着朴素、头发凌乱,在镜头前,他抱着1.5升的矿泉水瓶,提着装有包子馒头的塑料袋,迷离的眼神中透着呆滞,在北大的校园里显得非常另类和吸睛。

  身份和形象的反差让人惊叹,这样的北大老师,立刻让网友联想到了武侠剧里各种其貌不扬但又身怀绝技的“扫地僧”。在学术界,扫地僧式的人物也很多,比如“布衣院士”李小文,与韦东奕有点类似,也是机缘巧合才广为人知。网友围绕这类人物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很符合公众心目中理想的学人形象,即知识分子对学术的纯粹追求和对衣食住行等的忽视,这折射出人们对潜心治学知识分子的尊崇与敬重,不少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专注与纯粹的力量。

  韦东奕一度成为流量代名词,甚至其名字都被抢注成各种商标,未必是件坏事,自媒体和商户热衷蹭流量主要还是因为迎合读者的偏好。公众崇尚这类苦心孤诣的知识分子,正说明社会有尊重知识、敬重人才的社会土壤、氛围。不过,汹涌的流量和杜撰的故事容易让当事人被“神化”,过度强调“韦神”的一面,未必是对学霸恰如其分的赞美,反而可能陷入到“饭圈化”的精神意淫中,就连当事人也未必会买账,正如韦东奕所说,“可能不理我,就是最好的”。更何况,过高的褒奖背后往往拉高期待,有多少“×神”能经得起公众凝视?不少人被“封神”之后最终难逃“翻车”“塌房”命运,就是前车之鉴。

  其实,早在去年韦东奕走红之初,北京大学方面就回应称,韦东奕专注于数学世界,为人纯真,生活简朴。数学研究需要安静的治学环境。衷心希望社会各界与我们一起营造有利于年轻人专心开展学术研究的氛围。直到今天,这个回应仍不过时。与人文社科类专业相比,潜心数学专业尤其需要清净而宽松的学术环境,而不是熙来攘往的喧哗与聒噪。关心关注韦东奕们,不妨从创造有利于科研的学术环境开始,不妨更多地去学习他们背后的专注与纯粹。

  (韩宗峰)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