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地评线】在绿色发展中“苏”写浓浓乡愁
2022/07/02 17:26  盐城新闻网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乡村振兴专场。十年间,江苏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横溪街道石塘人家(图片来源于南京日报)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十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地方自然禀赋,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资源,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擦亮环境、植入产业,在绿色发展中留住浓浓乡愁。

  以“绿”为底色,绘乡村风景美如画。“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这是习近平心中的愿景,也是对美丽中国的殷殷瞩望。2012年,江宁区启动打造“世凹桃源”“石塘人家”“汤山七坊”等“五朵金花”计划,开始了美丽乡村建设。如今江宁区“五朵金花”是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村落处处带着乡愁与诗意。近年来,如皋市平园池村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以“荷藕”文化打造“荷藕产业链条”和“荷乡旅游品牌”,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个个小村庄,见证着一个个重要思想的诞生,也辉映着美丽江苏的未来。

  以“绿”为精神,建乡风文明暖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十年来,宜兴市打造出了张渚镇善卷村“德”文化、丁蜀镇西望村“紫砂文化”、高塍镇梅家渎村“家风”文化等一批特色示范点。近年来,大丰区小海镇着力建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建设文明乡风、优化农村精神文化上下足功夫,让文明新风吹到群众心坎上。文化兴,民风淳,邻里乡亲互相帮衬。乡村精神文明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风气”足了,就成了“风俗”,传承影响村子一代又一代的人。美丽乡村建设,精神上也要有“绿水青山”。

  以“绿”为基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江苏数字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已成为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发展的重大工程。广陵区沙头镇晨兴村“无人化种植”从播种至收割全程无人化技术;邗江区公道镇河东村无人机出战“虫口夺粮”保丰产;滨海县“数字农场”探索精准化、差别化数字农业,通过“育、耕、种、管、收、加”六个流程,实现自动化生产模式,让“农业数字化”变成了现实;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窦家村村民的农田里,一台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嫩绿的秧苗随之滑落,整齐地插进水田中。各式各样的“黑科技”成为农民的好帮手,功能强大的数字平台开启乡村建设的新模式。“数字”让未来乡村变得真实可感;“未来”让乡村生活变得充满期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数字乡村,在江苏大地绘就起富民兴村“新蓝图”。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吟一季长歌,绘一夏画屏。江苏从南到北,从“面子”到“里子”美丽乡村入画来。在绿色发展中收获满满希望“苏”写浓浓乡愁。

  作者: 盐城桑敬敬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