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新华时论 | 呵护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
2022/09/12 10:20  新华报业网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改革激活力,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整治涉企违规收费,严格划定权力边界,严肃查处乱罚款、收过头税费等行为。

  近年来,有关部门通过开展督查暗访、部门联合执法,实现罚缴分离、对执法机关全额拨款等措施,有效打击、清理了各类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不落实国家降费减负政策的行为。目前,涉企收费项目已经逐步规范,涉企收费事由大大减少,企业减负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由于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的形成具有长期性、隐蔽性,个别地方巧立名目乱收费现象依然时有发生。比如,有的地方“以罚代管”,把罚款当成目的而不是手段,有的甚至把处理当成“创收”手段,导致有关部门出于利益考量动辄对企业“挑毛病”“使绊子”,或者频频开出不合理罚单,这种情况虽是个例,但对一地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不容小觑。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是经济下行,越要防范地方“以罚代管”、以罚创收的冲动。我国小微市场主体数量达上亿户,占据市场主体总量三分之二,堪称我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我国经济之所以韧性强、潜力足、回旋空间大,面广量大的小微市场主体是一个重要的支撑。保小微市场主体,同时也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保市场主体和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高度重视小微市场主体的发展困境,频繁出台助企纾困相关政策,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减轻企业负担、稳住经济大盘。如果对小微市场主体乱罚款、收过头税费,容易抵消助企纾困政策带来的效力,恶化营商环境,甚至还会由此导致税基减少,反过来更加剧财政收支矛盾。对一地营商环境、经济发展来说,对小微市场主体“过罚不当”等乱象,无异于饮鸩止渴,无异于盲目短视。

  当前,助企纾困、推动经济平稳发展进入紧要关口,降低小微市场主体负担,必须斩断“向企业乱伸的手”。各地要采取检查督查、明察暗访、设立举报电话等形式,严厉整治涉企乱收费等现象。近期,全国各地正集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交通物流、水电气暖等五大领域涉企违规收费现象,效果已初步显现出来。相信,只要广泛搜集企业对违规收费问题的反映,发现一批、惩处一批,同时,严格划定权力边界,充分发挥个案查处的警示作用,一定能够有效防范权力任性而为,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的负担,让经济发展“血脉通畅”。

  韩宗峰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