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汽车 > 聚焦 > 正文
主任观点2 | 城市里的“潜水艇”?扒一扒电动汽车涉水性能的真相
2021/08/13 10:41  

  不久前,受台风“烟花”影响,河南省遭遇了极端强降雨——路面小区积水、交通受阻、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在这样的天灾之中,有一幕却让围观群众啧啧称奇:一台台电动汽车宛如“两栖登陆舰”,劈波斩浪而行。一车驶过,甚至还泛起涌浪,静静拍打着街边泡水的商铺……

  有网友不禁感叹,电动汽车是城市里的“潜水艇”,可以乘风破浪。

  网友驾驶电动汽车在积水路段行驶

  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电动汽车涉水安全性几何?两栖使用,它真的不会出问题吗?

  1.

  理论上,电动汽车涉水性能的确比燃油车要好。

  原因很简单。内燃机依靠气缸内的汽油燃烧产生动力,一旦雨水从进气管道进入气缸,便会影响正常的燃烧反应,车辆便会“熄火”。

  然而,电动机无需进气,前进气格栅大多还是封闭式的,阻水作用良好,涉水时发生故障的概率自然大大减小。

  当然,先天优势只是一方面,电动汽车要想在水中安全行驶,电气系统的密封性才是重中之重。

  电动汽车具有高压和低压两套电气系统,其中高压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部件,肩负为汽车提供动力的重要功能。对这样的关键角色,车企在研发设计的时候会特别关注其防水安全性。一般来说,现售的电动汽车高压系统防护等级都能达到IP67,理论上能在1米深的水里浸泡三十分钟不造成有害影响。

  不仅如此,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中的要求,动力电池在满电的状态下,需要在3.5%氯化钠溶液中浸泡满两个小时后不短路、不爆炸,仍能正常使用,才算合格。

  可以说,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电动汽车,在一般暴雨天行驶完全不在话下。遇见路面积水、必须涉水而行的情况,只要时间不长也是相对安全的。

  如果实在不走运,车辆涉水而行时突然“趴窝”,也无需为触电惊慌。除了自身的绝缘设计之外,车辆内部还设有一套安全监控系统,一旦检测到漏电的情况,车辆会立即切断电源,防止驾驶舱内有人触电。

  2.

  虽然电动汽车涉水安全性有一定保障,但汽车毕竟不能当船开——万全的安全设计也可能遭遇“百年一遇”。在实际行驶中,电动汽车必定会遇到比研发实验室复杂百倍的情况。

  拿动力电池来说,虽然电动汽车的电池经过了浸水测试,但这些测试都是在理想状态下进行的。实际行驶中,如果积水中的石头、金属等尖锐硬物刮蹭了车底动力电池,便很可能造成电池破损、进水,届时情况将变得十分危险。

  而浸水时间对车辆本身也是一种考验。相比于实验室内的“浅尝辄止”(测试浸水30分钟到2个小时),河南暴雨中的车辆在水中一泡即是12小时。考虑到城市雨水本身的腐蚀性,电池电芯只要在其中浸泡两个小时,不可逆的损伤便已经形成。

  7月20日,车辆在郑州市街头被淹。图片来源:新华社

  虽然电动汽车的防水性高于燃油车,但一旦“防守失控”,造成的后果却比燃油汽车要严重的多。事实上,近些年也不断有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在雨天被水浸泡起火的案例。如2016年南京电动大巴起火,2018年广州纯电动汽车起火,2019年杭州某新能源汽车电池进水起火等等。

  南京新能源大巴起火

  而就算没有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进水造成的财产损失也不是个小数目。以动力电池为例,伊维经济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指出,2020年磷酸锂电池价格约为531元~639元/kWh,三元锂电池约为682元~789元/kWh。更换一块电池需要将近3、4万元的成本。如此高昂的价格,致使电动汽车电池进水后,最终的结果大多都是整车直接报废。

  3.

  面对一系列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在驾驶电动汽车涉水行驶时,必须慎之又慎。

  首先,电动汽车通过积水路面时的安全性与车辆离地间隙紧密相关——离地间隙越大,底盘越高,零部件遇水损坏的概率就越小。因此,对于附带空气悬架功能的车辆,遇水时应尽量抬高底盘,确保水深不超过轮胎高度的一半。

  其次,为了不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浪涌,浸入底盘或车舱,应该尽量匀速平稳通过积水路段。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150mm涉水的车速不能超过30km/h,水深为300mm时车速不应超过8km/h。

  再者,涉水行驶后,应将车辆静置在干燥空间内,尽快排出机舱、车架内的积水,防止电路系统、车身金属部分受到二次损坏和腐蚀。

  总而言之,电动汽车不会游泳,城市里的“潜水艇”不该成为营销电动汽车的噱头。面对积水路面,能远离的尽量远离。如果遇见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车辆涉水,广大车主朋友要在保持冷静的同时,小心谨慎处理车辆,争取将损失最小化。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霖晨 实习记者 魏昕彤

标签:
责编:于燕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