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200亿!苏州播下一颗“金种子”
2020/07/04 15:00  交汇点新闻  方思伟  

  交汇点讯 喊响“改革再出发”、全国首发“惠企十条”、转动夜经济的“魔方”、产业链全球合作“云中漫步”、打造最适宜“独角兽”成长奔腾的新“苏州乐园”……复盘这激情燃烧的战疫半年,苏州新招迭出、大招频放,不少动作劲爆刷屏“喜提热搜”。

  当时针悄悄划向下半年,苏州在上半年的最后一天进了一记“压哨球”,播下一颗投入将超过200亿元的“金种子”。

  01

  种子的梦想与使命

  6月30日,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成立大会召开。这颗被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誉为“承载着使命和梦想的‘金种子’”,在省市领导和数十位院士专家的现场见证下,播种在苏州这片神奇的沃土。

  说苏州是一片“神奇的沃土”,数据可以佐证。“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苏州以约0.09%的国土面积,创造全国2.1%的GDP、2.4%的税收和7.7%的进出口总额。当然,这个小个子的超级巨星,最厉害的功夫还是产业基础雄厚。作为“最强地级市”,去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3.3万亿元,位列全国城市第三。

  面对疫情大考,苏州迸发出惊人的能量。今年前5个月,苏州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8%,雄居“万亿俱乐部”城市前列。预计上半年,苏州制造业投资757亿元、逆势增长30%左右,按此态势全年有望完成1500亿元的目标;全市实际使用外资上报数66.9亿美元、同比增长114.9%,增幅、增量创历史新高;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8万户、同比增长56.1%,总数突破200万户,居全省第一。

  强者最可怕之处,是强中愈求更强。“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市的创新资源还相对欠缺,科技投入比较有限,研发力量较为薄弱。”蓝绍敏一针见血,直击苏州不足。其实,苏州这个“短板”并不短。数据送上:

  苏州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连续11年领跑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70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超58件,均居全国第五;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人才262人,其中创业类135人、全国最多;拥有中科院纳米所、医工所等百余家“中字头”“国字号”研究院所和研发基地。

  握有如此硬核实力,还称“薄弱”“欠缺”,那一定是苏州人有更高的雄心。“开放是苏州的第一标识,创新是苏州的第一动能”。蓝绍敏把“创新”与“开放”并列,称为融入这座城市血脉和基因的“最鲜明的特质”。擦亮“第一标识”,澎湃“第一动能”,苏州正在绣令人期待的“双面绣”。组建姑苏实验室,实现“制造驱动创新”向“创新驱动制造”转变,正是其中构思已久的精美一笔。

  为什么要建这个实验室?蓝绍敏将此上升到推动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之举”、保持率先领先的“制胜之道”。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当前,不少城市争建国家实验室。

  看向省内。2018年开年之初,南京动员部署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同年,网络通信与安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正式成立。

  看向省外。就在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成立前两天,6月28日,四川省与科技部共建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即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揭牌。

  此外,上海张江实验室、北京空间科学实验室、安徽量子信息科学实验室、浙江之江实验室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相继启动建设。

  细心人发现,“姑苏实验室”前面还有四个字:材料科学。那么,苏州建的重点实验室,跟“材料科学”有着怎样的关联?

  “选择材料科学作为主攻方向,我们是有一定底气的。”蓝绍敏这样说。“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查阅资料发现,材料科学主要研究材料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及其相互关系,是集物理学、化学、冶金学等于一体的科学。材料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茶杯、衣服,大到发动机、家用电器,都离不开这门应用科学。

  作为制造业重镇,苏州最有力的底气还是来自产业支撑。建这个高上大的实验室,苏州不是为了关门做实验、发论文,而是奔着产业发展而去,是为了给强大的制造业装上“最强大脑”。统计显示,苏州新材料产业规模和规上企业数量均占全省两成,化合物半导体、功能纤维等领域更是领跑全国。刚刚诞生的姑苏实验室,可以说重任在肩:

  要发挥重大创新平台作用,攻克技术难关、补齐发展短板,实现苏州从“制造驱动创新”向“创新驱动制造”的积极进取型转型。

  要为苏州未来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把集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作为苏州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深化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增强创新源头供给能力,支撑苏州开放型创新经济发展。

  要把总书记对苏州工作“率先、排头、先行”的殷殷嘱托牢记于心,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以及未来科技革命前沿技术这“三大重点”,全面构筑材料科学领先优势,为苏州创新发展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能。

  从“制造驱动创新”向“创新驱动制造”,不单单是词序的颠倒,由被动变主动,更是体现了苏州发展思路的转变。这颗苏州未来发展“希望的种子”,由此落地生根。

  02

  种子这样破土发芽

  正如一颗种子的萌发成长,离不开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氧气和充足的水分一样,姑苏实验室这颗“金种子”同样需要合适的生态,才能茁壮成长、结出硕果。

  其实这些问题,早在今年初这颗“金种子”播种前,苏州就进行多次论证、部署、审议。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时间轴:

  2月7日,蓝绍敏专题听取姑苏实验室筹建方案,强调下定决心、大力度推进姑苏实验室建设,努力建成本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科技创新策源地。

  4月18日,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听取筹建进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苏州市市长李亚平提出具体要求。

  4月30日,姑苏实验室第一次专家论证会召开,来自相关科研院所、高校、龙头企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的专家,对实验室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创新方案进行论证。

  5月14日,苏州市第六期民营企业家月度沙龙举行。李亚平与15位来自材料领域的企业家和专家面对面交流,大家围绕姑苏实验室建设中的体制机制创新、聚集人才资源、加强金融支持、打造共享平台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5月15日,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科研战略规划论证会召开,听取姑苏实验室科研战略规划方案汇报。10多位来自国内顶尖院校的院士以及航天科工、腾讯、华为等企业的专家参加论证。

  6月5日,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召开,13位院士专家和龙头企业负责人对实验室建设方案作研究论证和现场指导。

  6月15日和17日,姑苏实验室建设方案分别提交苏州市政府常务会和苏州市委常委会审议,并顺利通过。

  6月22日,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审议研究相关事项,部署成立大会准备工作。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蓝绍敏在多个场合频频提及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并对实验室如何建设提出自己的思考。

  要探索最灵活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是实验室的生命力所在。2月7日,在专题听取姑苏实验室筹建方案后指出,要处理好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集中建院与分散辐射、政府投入与社会参与、以我为主和国省共建的关系。

  要聚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材料科学领域包罗万象,姑苏实验室在“方向凝练”上既要满足苏州最短缺、最急需、最迫切的需求,又要关注“冷门”但代表长远发展的方向。“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3月5日,苏州2019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总结暨作风建设大会上,蓝绍敏提出“姑苏实验室要瞄准新材料国家实验室标杆整合打造,并适时向生物医药方向拓展”。

  要营造最优质的发展环境。5月18日,在产业链全球合作云对接活动上,蓝绍敏透露,苏州正大力推进姑苏实验室建设,对引进重大研发机构、多学科交叉创新平台等给予重点支持。

  在6月30日姑苏实验室成立大会上,蓝绍敏要求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现代实验室管理制度,在组织框架设置、知识产权归属、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赋予充分自主权。秉持开放创新理念,深化研究“1+4+N”发展模式,闯出一条对苏州最合适、最管用、最能够激发调动积极性、创造性的好路子。他特别点出要聚焦三大领域,即电子信息材料、生命健康材料、能源环境材料。

  对于这颗“金种子”,苏州偏爱有加。蓝绍敏说,苏州将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新增财政总投入不低于200亿元,安排建设用地500亩,全力支持姑苏实验室创建,并赋予职称评审、出国审批、成果处置、科研立项、经费使用等科技创新“特区”政策,为姑苏实验室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

  03

  敢做别人之未做

  获授“江苏省实验室”称号,只是姑苏实验室的出发点和起跑线,苏州的雄心壮志直指云天。

  蓝绍敏坦言,建设姑苏实验室,要“瞄准建设国家实验室的目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峰”。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hxllw)注意到,围绕这一目标,姑苏实验室紧扣产业,突出项目。会上的几个动作,便是最好例证——

  苏州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一体推进姑苏实验室、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持续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苏州发展持续提供创新源动力。

  姑苏实验室分别与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苏州大学进行合作签约,整合材料领域顶级科研力量,重点开展有产业应用前景的基础前沿研究,为后续与产业界合作积累研发和技术基础。

  姑苏实验室与腾讯、中天科技集团、南大光电、沈阳科仪等龙头企业合作签约,共同推进产业联合项目研发,开展多边合作,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内外材料科学领域逾60位院士专家担任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现场发布化合物半导体集成创新、高纯电子材料、超导量子信息材料等重大科研攻坚项目的战略需求、重点科研任务、人才需求及经费额度。

  没有春天的播种,哪来秋天的收获。对于苏州而言,大动作频频的背后,意味着更高的目标和更远的追求。对于刚刚诞生的姑苏实验室,蓝绍敏寄予厚望,为它倾情代言、指路导航。

  要成为引人聚才“新高地”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美国有1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能源部的国家实验室开展过合作研究。蓝绍敏以此说明“筑巢引凤”的重要性。

  “我们要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面向全球吸引一批引领性、前瞻性、颠覆性的‘高精尖缺’人才团队,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把握科技大势、胜任前沿研究任务、能够凝聚创新要素的领军人才。”他给出量化目标:力争5年集聚千名以上高端创新人才。

  要成为协同创新“新标杆”

  “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己创新。”蓝绍敏要求姑苏实验室敞开大门,用开放赋能,最大限度整合各方资源,加速集聚全球材料科学领域优势资源;深化与国内外顶级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的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的规模效益。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力量。

  要成为产业生态“新支点”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姑苏实验室具有“顶天立地”发展追求。

  何为“顶天”?就是瞄准世界和国家材料科学领域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实现原始创新和战略技术突破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何为“立地”?就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地方制造业发展重大需求,突破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推动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转型对接,把创新资源的“密度”转化为创新经济的“浓度”。

  肩负各方期待,姑苏实验室也给出自己的发展目标:

  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一期建设,集聚千名以上科研、技术及管理人才,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材料研发等公共平台,突破一批材料领域核心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通过二期建设,到2030年骨干人员规模超3000人,涌现出一批标志性的原创成果,力争跻身世界一流材料实验室行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科技创新策源地。

  “金种子”已然播下,更好更快长成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蓝绍敏现场号召苏州人“做一个辛勤的园丁”,敢于想别人之未想,敢于做别人之未做,推动姑苏实验室成功出芽,茁壮成长。

  想别人之未想,做别人之未做。7月3日,在谈到“十四五”规划编制时,蓝绍敏提出,苏州要全力打造“七个城市”,即服务融入国家战略的“C位城市”、新时代对外开放的“示范城市”、国际国内资本投资的“首选城市”、高端创新要素集聚的“活跃城市”、地缘优势更加突出的“头部城市”、空间集约精明增长的“紧凑城市”、全力打造抵御风险应对挑战的“韧性城市”。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颗颗“金种子”开花结果的那一天,一起领略创新改变未来的无限可能与最美风光。

  撰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方思伟

  素材来源 苏州日报 苏州发布 视觉中国

  图片 视觉中国 苏州日报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