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太湖边上这个村靠“青蛙”年增收10万元
2020/07/10 12:16  新华报业网  

  编者按:决胜小康,你我同行。6月11日,由中宣部举办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正式启动。在随后的5天时间里,中央和省市媒体100余名记者深入苏州、南通和南京等地基层一线,下田头、访村落、走社区、进市场,从最贴近“我们的小康生活”的视角出发,记录江苏百姓最真实的小康故事,聆听普通人讲述自己生活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站,小康!让我们一起边听、边看、边上路。

  交汇点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来到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村西巷村,就仿佛步入了童话世界。借助当地特色,西巷村将青蛙的元素和氛围融入到了乡村建设中,走起了农旅结合道路。许多村民办起了民宿,一年最多增收10多万元,成为了小有名气的“青蛙村”。

  西巷村是杨湾村12个自然村之一,位于太湖东山半岛最西南端,三面环山、一面拥抱太湖,有着800多年历史。“我们村里的居民总共只有200余人,但是青蛙却有61种,很多稀有品种的青蛙在这里随处可见。”西巷村村委委员徐吉说,“于是接着改造的契机,我们将青蛙的元素和氛围融入到了乡村建设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改造的过程中,村委会还将老旧的农宅从当地村民手上租下来,进行重新的设计和装修,改建成了特色民宿。这些民宿渐渐成了太湖一带最火热的项目之一,当地村民的生活条件也是越来越好。

  “没想到,城里人专门来村里,就为听蛙声。”64岁的村民李卫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家的闲置农房租用改作民宿每年租金有5万多,在这里打工干活每月三千多块,闲时再种植果蔬一年还有几万元收入,“以前务农很辛苦,现在在家门口很方便就能挣到钱,过去真的想都不敢想!”

  而在这之前,李卫芳和西巷村的绝大多数村民一样,以种植茶叶、枇杷、杨梅等农副产品为生。东西虽好,销路却愁。“当时村里还是泥路,进出不便,很少有外人来。我们只能一筐一筐地把茶叶、水果背到镇上,卖给批发商。”李卫芳说,那时很辛苦,但一年收入只有3万元左右。

  如今,村庄以“湖墨叠翠,果茶西巷”为主题,整体保留了历史文化名村的浓厚乡土气息,在农旅结合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可以趁节假日来到这里小憩几日,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听取蛙声一片”,别有一番意趣。

  交汇点记者 陆威 韩雷 孟旭 刘畅方达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