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苏州 > 资讯 > 正文
江南有义,能见大义!杨明义艺术与文献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2022/04/19 16:21  新华报业网  

  4月18日,“能见大义——杨明义艺术与文献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等重要领导,以及多家机构的代表、艺术家代表等参加。本次活动由中国美术馆、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昆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杨明义出生于江苏苏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以明快清新、极富江南情韵的风格为画坛所瞩目。作为一名出身江南又有国际视野又漫步全球的艺术家,他用新风格水墨水乡中国画,创造性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的浓郁意韵,形成了其鲜明、独特的个人画风。著名画家黄永玉称杨明义为“到森林里找见金鹿的人”,吴冠中则称其为“创新派中国画家”。

  ▲朱永新致辞

  据了解,本次展览共分为“艺旅水墨”“艺术人生”及“艺坛交游”三个篇章,全面展示杨明义艺术人生中的艺品与人品。其中,“艺旅水墨”篇章又分为“异域风光”“家在江南”“水乡情韵”“园林莲语”四个主题,有以四季更迭与江舟风情为母题的江南水乡作品,有以异国他乡风光映衬思乡情怀的独特景致,也有曲幽恬适的园林与荷韵景观,呈现姑苏从旧时到今日的古城变迁,钩沉出杨明义的艺术创作之路。

  ▲吴为山致辞

  “艺术交游”篇章集中呈现了杨明义从20世纪60年代起与画坛大家名宿交往的文献资料,包括“见证经典”“近日楼集”“师友造像”“大义之举”四个主题,其中不乏名家经典作品与创作往事。作为特展部分,“艺术人生”篇章展出了杨明义六十年来与国内外前辈大师、著名书画家共三四十位老师的交往和学习过程,以及他精心收藏几十年的彼此亲笔书信和赠予作品等重要文献资料。

  ▲吴为山向杨明义颁发捐赠证书

  开幕式现场,杨明义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了赵无极、沈从文、王己千的作品各1件,填补了该馆对于这三位艺术家馆藏作品的空白。吴为山代表中国美术馆,向杨明义颁发了捐赠证书。

  朱永新在致辞中表示,自己近20年来一直见证着杨明义在艺术上的孜孜以求和创新探索,认为他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是一个有梦想、有激情的人,是一个不甘寂寞、不断创新的人。“杨明义的‘义’,一方面是他个人的符号,另一方面也是他的人格追求。他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另外两个‘义’在自己的身上明亮起来,彰显出来,在自己的人生和艺术上活出来,演绎出来。明义,应该具有这样的阐释。”

  吴为山大力推动本次展览的举办,并亲自题词:“奇构异形,越古逾今,龙虎身合,金石同声,明义用心,情蕴藏珍,其韵于型,其神于火铸于斧凿手捏之万象中。”他认为,杨明义曾一度浸淫于西方现代文化语境,寻求形式语言的“世界性”。归国后,再次表现姑苏水乡的时代新象,在其中实践自己的艺术创作新方法、新理念,用氤氲朗润的艺术语言,纵情畅叙着游子的心声。吴为山表示,杨明义根植传统,却不囿于传统。兼收并蓄,融通中西,坚持自己对水墨艺术的理解,几十年来用严谨治学的艺术态度,沉静的心灵,画他喜欢的江南喜爱的风物。他笔下的水墨江南,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江南景物的本身,具有留住乡愁和传承人文的重要属性。他的作品亦成为了世界不同地域、不同语系、不同群体认识江南、理解中国的途径之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在开幕式上回顾了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历程,认为杨明义尊重面对自然的感受,自由地运用笔墨与色彩,以形写意,借景抒情,传达客观对象与自己心灵世界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旋律与节奏,既是我行我素,又暗合艺术创造原理的艺术创造。这是杨明义对自我艺术意识的确信,也是有独立人格和独立审美追求艺术家应有的品质。

  “家乡的山水哺育了我,故土的父老乡亲鼓励支持我,东方水乡特有的风韵感染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她那种独特的美好并立志用画笔去表现她,讴歌她,画出江南水乡的时代风貌和她的美丽。”开幕式现场,杨明义动情地说道,“生长在江南水乡苏州,我感到十分幸运!”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有2500多年历史。千年文脉绵延不绝,“江南文化”历久弥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2021年6月,“心帆飞扬——杨明义的江河湖海艺术回顾展”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成功举办。如今,在北京这座杨明义生活了二十多年、与江南远隔的北方城市,“能见大义——杨明义艺术与文献展”顺利开展,让观众一睹杨明义笔下的种种情与景,更可以通过他与诸多大师的勾连,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一代艺术大师们在时代中的创造与坚守。

  据悉,这是杨明义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其代表作《水乡节日》、“周庄组画”系列和“正仪”长卷等都将悉数展出,此外还有数十幅精品水乡之作,带领观众浸染江南那一抹独特的湿润气息。展览将持续至4月27日。(邹玉芬)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