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探寻丹麦“绿色密码”|家族企业如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看丹麦人是怎么做的
2019/05/16 19:53  新华报业网  刘霞  

  

  75年前,在丹麦一个叫边昂布的小镇上,学徒工保罗·杜·耶森为了满足农民的灌溉需求,发明了一台被叫做“pig”的水泵。那时的他可能不会想到,他所创办的企业,如今已将水泵卖到全球56个国家,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循环泵供应商。

  而在这台水泵被发明出来的13年前,另一个叫克里斯第森的丹麦小木匠,开始销售他制作的小玩具。如今,他创办的这家企业所生产的玩具风靡全球,它就是“乐高”。

  类似的故事也可以在丹佛斯、嘉士伯等知名丹麦企业的创始人身上找到。从一个人、一个产品起家,企业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不仅没有陷入“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还有越来越好的势头。再过十年、二十年,它们将跨入“百年老店”的行列。

  事实上,如同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家正在苦恼的企业传承问题,这些丹麦企业的第一代创始人,也曾经有同样的烦恼。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基金会模式。

  

  丹麦吉芬女神雕塑

  基金会,企业的“大boss”

  时隔75年,保罗杜耶森所创办的企业“格兰富”,公司总部并没有走出边昂布小镇去大城市,而是选择坚守家乡、造福一方。在这个仅有6000多人的小镇上,就有4000多人在“格兰富”工作,剩余的2000人则在政府机构工作。

  

  格兰富总部

  记者一行来到美丽的边昂布小镇。就在格兰富总部的一楼会议室里,保罗杜耶森基金会执行总监Kim N?hr Skibsted用一张图表向记者介绍了基金会与企业的关系。

  早在1976年,创始人保罗杜耶森就创立这这家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基金会的使命是:保证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持续发展,并将创始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格兰富创始人保罗杜耶森一家

  

  位于保罗杜耶森旧宅的操作间

  基金会与企业的关系是这样的:企业经营产生的利润,88%的部分直接进入基金会,10%给家族成员,还有2%给部分员工。

  而基金会所持有的资金,也有一套预先设定好的使用规则:一半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去,而剩余的部分,是这样分配的:40%投入企业的创新和研发,40%用于研究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20%用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其中,最后一部分也包含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职业培训和对残障、弱势群体的就业支持。

  从这个资金投入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出,与侧重实现短期目标、取悦投资者的很多上市公司不同,格兰富更注重长期发展前景。因此在创新发展、研发投入和反哺社会等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

  

  边昂布小镇

  而基金会的理事成员的构成也是精心设计的:一共12位,其中4位家族成员,4位员工代表,另外4位是与企业和家族没有关系的外部管理者。Kim说,这样的成员构成,可以互相形成很好的制约关系。

  可以说,基金会是企业唯一的“顶头上司”,而企业的经营业绩,也要向基金会负责。

  不盲目逐利,注重长期发展愿景

  Kim说,基金会对企业的经营的要求,不仅仅是追求利润。他们要求企业在市场占有率的持续增长、客户和员工的满意度、创新研发、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实现平衡。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销售业绩的增长和客户、员工的满意度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我们会要求企业优先保证客户、员工的满意度。”

  基金会的模式被北欧的知名企业普遍采用,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乐高、丹佛斯、嘉士伯等,均采用这种模式。

  

  丹麦工业联合会一楼大厅展示乐高公司创业故事

  

  丹麦工业联合会一楼大厅展示格兰富公司创业故事

  Kim认为,这种机制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像其它的投资者一样,给企业施加短期的业绩压力,而是进行5年、10年乃至更长远的规划。

  而就在一个月前,格兰富刚刚宣布企业的5年计划,即2025年的目标。

  格兰富集团传播总监Frank B. Winther告诉记者:“我们相信,世界充满了对水的挑战和机遇。水,也是人们生活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我们未来会在应对全球水环境的挑战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是格兰富最新的战略目标。”

  

  格兰富水泵

  积极探索适合中国人的水处理智能方案

  这些年,格兰富做了不少与企业的主营业务不相干的事:投入资金研究智慧城市管网、研究如何降低碳排放、为撒哈拉沙漠提供洁净的饮用水、积极参与联合国“C40城市集团”(一个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城市联合组织)、成为丹麦“绿色国度”环保组织的企业成员……

  做这些事,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格兰富能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去做这些事,也得益于基金会的模式。

  

  格兰富总部工厂

  格兰富水务应用经理Christian Schou说,最近的格兰富的研究工作重点是“最优化的水解决方案”,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是:如何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他们的答案是:使用智能化系统。

  智能化系统可以搜集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制定最优方案。比如,关于水在管网中的输送问题,可以在不同时段根据需求调节压力值,将能耗和泄漏减到最少。

  而对于中国城市常见的城市内涝,他们也已经研究出一套成熟的方案:采取数据信息化预警制度,在必要时启动可承载巨大水流量的水泵,迅速将积水转移。国内的成功案例是位于天津的一个雨水泵站,它有着每秒可以处理3立方米的超快速度,每天可以处理2万吨水。

  

  格兰富苏州研发中心

  格兰富执行副总裁Ernst Lutz说,西方国家低估了中国的数字化发展速度。未来,格兰富将会在海绵城市和数字化研发方面积极和中国互联网企业、政府合作。格兰富在苏州的研发中心,也将会开发出更多出适合中国的水处理智能化解决方案。

  交汇点记者 刘霞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