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徐州 > 要闻 > 正文
看70年蚕桑小镇“破茧成蝶”的秘诀
2020/06/16 07:36  交汇点新闻  何莹子  

  3月以来,睢宁县桃园镇的村民杨书美一直很忙碌。近日,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带着十几名村民做桑枝切片。“这些桑枝是今年植树节前后修剪下来的,囤了20吨,正好够我们忙到5月份。”

  杨书美是种桑大户,每年修剪下来的枝条无处可用,丢掉非常可惜。当他听说河南有一家做桑枝切片中药的企业后,就主动联系,为其提供原材料。仅此一项,可消化100多吨桑枝,不仅解决了桑枝去处问题,还带动当地不少农户增收。

  和杨书美一样忙碌的,还有村民孔凡超。现在正是桑葚采摘好时节,这几天,孔凡超几乎每天都要到大棚里看看桑葚的生长情况,“现在1个棚的桑葚产量约750公斤,而采摘桑葚20天也只能采150-250公斤,剩余的桑果可做桑葚汁,1个棚子收益在8000元左右。桑枝做切片、桑果做果汁,就连桑叶都能用来生产桑叶茶和面。” 孔凡超说。

  有着近70年种桑养蚕史的桃园镇,在镇政府和该镇兴桃农业公司的带动下,全镇桑园面积已达2.4万亩,培植出优品蚕桑和多种观赏桑。

  眼下桃园镇桑园里的桑树长势喜人,蚕舍也即将迎来第一批蚕宝宝。“全镇建有标准化养蚕大棚500个,发包给养蚕大户、合作社和建档立卡户使用。”桃园镇蚕桑站站长许营介绍,“养蚕大棚解决了养蚕空间匮乏问题。去年秋,大棚一张蚕产茧均超40公斤,较以往增加10公斤以上;秋季蚕茧40元1公斤,一张茧增收400元左右,1个大棚饲养10张蚕,平均每棚就能增收4000元。”

  去年秋,桃园镇兴桃农业公司与苏豪集团达成蚕茧收购意向,在蚕茧全部化蛹情况下不低于市场价格统一收购,并为蚕农统一定种。“蚕农‘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许营说,“以前桃园蚕茧市场由于没有支柱企业支撑,长期被小商小贩占领,压级压价,互抢茧源,蚕农如果不及时售茧,小贩以拒收相威胁,以极低的价格收购,造成蚕农恐慌和市场混乱。”

  过去桃园镇蚕桑生产是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粗放式经营。如今,标准蚕舍、标准化小蚕共育室、养蚕大棚全都建起来了。3栋小蚕共育室共育规模450张左右,共育后单产提高约5公斤,一张蚕增收200多元。养蚕大棚每棚可饲养10张蚕,单产提高2.5至4公斤。桃园镇还与省蚕桑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展开合作,把先进生产理念、科研成果转化到蚕桑产业发展中。

  “现在就连采摘第几片桑叶用来喂蚕都有规定。”许营介绍,桃园镇兴桃公司完善“1+10+500+N”蚕桑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体系,即把县、镇两级农业公司、10余个村级专业合作社、500个养蚕大户、N位普通蚕农有机综合在一起,按“统一供种,统一小蚕共育,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蚕茧收烘销售”模式推进。

  自2017年开展蚕桑文化小镇建设以来,桃园镇蚕桑产业自主品牌逐步打响,丝绵制品产业园正在建设,桃园镇兴桃公司已拥有“十里桑园”“淘自然”两个蚕桑农副产品品牌,挖掘出桑园鸡蛋、桑叶面、桑叶茶、蚕沙枕头等产品;年产茧100多万公斤,产值5000多万元,桃园镇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何莹子 通讯员 顾士刚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