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徐州 > 要闻 > 正文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美丽徐州”成为政府报告中热词
2021/01/22 19:10  中国徐州网  

  徐报融媒记者 甘晓妹 魏宁 范海杰

  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城乡更美……一幅“美丽徐州”的画卷正在展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二字先后多次出现,“美丽徐州”也成为了报告热词。

  “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徐州将在“美丽”上再做文章。

  中心城市功能日趋完美

  “轨道交通2号线通车运营,3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开工建设,三环南路快速化改造启动实施,徐连高铁即将通车,东部绕越高速启动建设,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1月28日上午10点,随着第一趟列车从新区东站驶出,标志着由中铁十一局三公司参建的徐州地铁2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和2019年开通运营的地铁1号线形成纵横贯通的“十”字格局,徐州地铁正式进入换乘时代。

  徐州地铁2号线是贯穿老城区南北发展轴和新区东西发展轴的骨干地铁线,衔接了老城商业中心彭城广场和市级商务中心徐州新区商贸与金融中心,串联徐州汽车北站、汽车南站等客流集散点。建成通车后,不仅使“五省通衢”的徐州城市交通更加便捷,还将带动整个淮海经济区的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高铁通达省会最多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和淮海经济区首家地铁城市,2020年,徐州交通运输发展迈入了“畅达全国、通达全球”的新阶段。

  徐连高铁建成并即将投入运营,“米”字型高铁枢纽的8个方向现已开通6个,高铁通达25个省会城市,与北京、上海、南京并列全国第一方阵,高铁不但实现了徐州人的世界变“小”了的梦想,也让徐州快速融入北京、上海2小时经济圈、进入长三角和环渤海3小时经济圈,为综合实力提升增加了新引擎。

  “完成棚改拆迁120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06个,盘活处置存量用地8.33万亩。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开,1471座公厕实现改造达标、规范管理。”——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单元加装的电梯春节后就能投入使用,小区改造得特别漂亮,现在又新建了居家养老中心。生活真是太幸福了!”1月6日上午,家住鼓楼区铜沛警苑小区的申德光和老伴常敬芬一起来到小区门口刚刚落成的居家养老中心,一起骑上健身自行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加装电梯,其实只是铜沛警苑老旧小区整治内容中的一个自选项目。这个建造于1964年的老小区,在2020年经过大半年的整治,如今面貌一新。申德光夫妻俩每每走在小区里,都觉得心情极为舒畅。

  楼房外立面重新粉刷成了暖黄色,几栋危旧楼房得到了改造,小区道路全面铺成柏油路面,停车场漂亮整洁,增加了车位,地下管网、墙体管线都整修了一遍,路灯变得更亮了,大门口增加了道闸……申德光说,他还没见哪个老小区改造有这么大的力度、这么好的效果。小区马上就要迎来“省宜居小区”的验收。

  申德光夫妻的感受,代表了很多老小区居民的心声。如今,越来越宜居的徐州,给了人们无比温暖、无比安全的归属感。在共建幸福徐州“大家庭”的过程中,人们对徐州这座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让整座城市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活力和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老旧楼房外立面重新粉刷成了暖黄色

  乡村振兴战略进展良好

  “‘三乡工程’成效明显,吸引社会资本366.3亿元投向农村,招引6282名人才、能人下乡返乡创业就业,1765个行政村与企业开展‘企村联建’。”——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每年的6月,正是葡萄疏穗疏果的关键时期。在沛县张寨镇陈油坊村的禾顺采摘园,大棚内的葡萄长势良好,聂建军正指导工人为葡萄疏穗疏果。

  聂建军,沛县张寨镇立寺村人,也是禾顺采摘园负责人。所在的企业破产后,聂建军返乡发展旅游观光农业,2012年创建了占地260亩的禾顺采摘园,去年又以早、中、晚熟葡萄为基础,引种了车厘子、“立体草莓”和软籽石榴,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观光,还带动30多户家庭创业就业。

  如今,在徐州,像聂建军这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越来越多,在他们的引导带动下,农民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现代农业不断提档升级,形成了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要素加速向农村流动。

  聂建军们的归来,都得益于徐州实施的“三乡工程”。

  ▲葡萄藤下的田间课堂

  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鼓励市民下乡以租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发展休闲创意、养老养生、农家乐等产业;创新农村融资模式,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银保担”风险共担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向“三乡工程”倾斜……

  “三乡工程”作为一项涉及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综合工程,必将为徐州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广袤的农村激起“一池春水”。

  “新改善农房3.7万户,新建农村公路579公里、桥梁163座,新建改建户厕3.6万户,城乡供水一体化、行政村生活垃圾保洁收运体系和水冲式公厕实现全覆盖。全国、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走进沛县安国镇汉居雅苑社区,记者看到社区里的建筑风格全部沿用汉代“三段式”特征,即屋顶为深色大屋盖,屋身建筑立面以白色、浅灰、赭石为主基调,基座是浅灰色,在栏杆、窗套等处融入神兽图腾、青铜纹饰,彰显出汉文化元素。

  “小区设计典雅,古色古香,水、电、通信、燃气、电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还配套有老年活动中心、大型超市、社区诊所,并引入了电影院线,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安国镇汉居雅苑社区党委书记陈宝峰说,沛县以采煤塌陷区整体搬迁为抓手,实施农房改善,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让画里乡村变成真。

  在徐州,越来越多的农民住进了新房。过去几年,徐州市通过实施农房改善工程,已交付使用48个项目共27323户,2020年又37000多户农房得到改善。

  前段时间,沛县安国镇汉居雅苑社区召开了一场基层民主议事会,社区党委、利益相关方、相关职能部门和群众代表坐在一起,就社区中事关群众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讨论和商议,达成了一致。

  “农房改善后,群众既要住得上,还要住得好,我们搭建了一个议事平台,让居民畅所欲言,化解疑问,也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陈宝峰说,社区定期召开社区协商议事会,实现社区的事由社区人商量着办。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

  “实施源头防控、精准治污,累计新建微型监测站249个,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初步构建。市区PM2.5平均浓度50微克/立方米、下降11.8%,优良天数261天、增加45天,改善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2月24日凌晨1时21分,“金龙湖绿网”智慧化污染防控平台通过雷达扫描,发现北部片区存在1条明显的污染传输带。强化工作组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后,立即沿着雷达传输的路线北上,一路上不时摇开车窗查看、不时利用手持监测仪监测数据,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做“排除法”。最终抵达存在嫌疑的位置后展开进一步排查,并锁定污染源为沿路怠速停靠的十余辆重型货运车辆,当即责令车辆驶离,并对沿途进行了洒水降尘。2时30分许,雷达热点消失。

  数据显示,2020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控点综合排名一直位居全市前三名。“我们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金龙湖绿网’。”经开区污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徐州建立污染地块名录,积极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回头看”

  无独有偶,铜山区也尝到了高科技防污的“甜头”。“我们建立的科技溯源平台,通过雷达扫描、走航车监测、无人机巡查,葵花8号卫星遥感,形成‘地、空、天’三位一体监管系统,精准查找突出环境问题。”铜山区污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精准治污,必然是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健全‘2+3’护河治河新机制,国省考断面Ⅲ类水比例达 83.3%,大沙河丰县段获评全省唯一国家级示范河湖。九里山襄王路宕口、卧牛山、拖龙山等生态修复重点工程顺利竣工。新造林20.4 万亩,为省定任务的3.4倍。”——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1月4日上午,天气晴好。徐州明阳石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踩着雪后的泥泞登上正在开采的徐州杨山,查看矿山生态修复中栽种的绿植长势。去年年初开始,杨明着力对杨山进行“边开采边修复”,至今已修复台阶面积3万多平方米,斜坡修复10万多平方米,绿化投资达1500多万元。

  虽是隆冬季节,放眼望去,整个杨山上半部分开采过的山体仍是满眼绿意。山脚下,几台挖掘机正在作业。

  ▲鸟瞰五山公园

  经过修复的杨山山体被“划”出一道道“梯田”,每一层“梯田”有5米至8米宽,“梯田”上种植了十几种绿化树木,包括龙柏、女贞、独杆红叶石楠、桂花、常春藤、凌霄、卫茅、爬山虎及一些草花草种,大部分都是常绿植物,保证山体四季常青。

  明阳采石场的变化,印证了“十三五”以来,徐州上下深入推进产业、城市、生态、社会的“四大转型”。如果说“十三五”是徐州生态环境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期”,那么“十四五”期间,徐州将全域推进美丽徐州建设,更大力度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徐州。

  记者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了解到,徐州将持之以恒铁腕治污,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措施不断,持续抓好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重点河湖和断面水环境治理、污染地块土壤修复等重点工作,确保完成江苏省定各项约束性指标,打赢环境质量“翻身仗”。深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力争碳排放尽快达峰。全面推广潘安湖生态治理修复经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地制宜推进采煤塌陷地、工矿废弃地、破损山体等保护修复,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徐州生态修复模式。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