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扬州 > 资讯 > 正文
融合教育如何让“特殊”学生不特殊?扬州探索适龄残障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2019/10/24 15:49  新华报业网  张晨  

  扬州市翠岗中学的一堂测试,初一新生周佳佳坐在教室第一排,正埋头思索试卷答案。与其他学生稍显不同的是,她的座位旁放着一对四脚拐杖。

  15岁的周佳佳因脑瘫导致运动行为障碍,只能依靠轮椅和拐杖行走。“她8岁以前在康复中心治疗、学习,但后来渐渐不爱说话了,我觉得孩子不能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今年暑假,在扬州大大小小几家学校奔走了一个月后,周女士终于为女儿选定了扬州一家公办初中——翠岗中学。让周女士感到幸运的是,学校不仅主动表示愿意收下女儿,还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两栋教学楼、7层楼无障碍厕所的改造。

  

  “我们正在努力发展融合教育,让‘特殊’学生进入普通学校,享受到和普通学生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扬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陈月明介绍,周佳佳不是唯一享受到扬州市融合教育发展成果的“特殊”学生。截至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扬州已有1004名适龄残障儿童、少年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探索起步,教育不再有“障碍”认定

  在翠岗中学仰贤楼一楼,为了照顾“特殊”学生,经过改造的无障碍厕所内新增了扶手和隔板。翠岗中学副校长仇清泉介绍,作为扬州市首批推广融合教育的试点学校,此前学校就设有无障碍步道和融合教育资源教室,还接纳了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近10名“特殊”孩子,但是像周佳佳这样严重行动不便的学生,学校还是头一回遇到,“以后还有这样的学生怎么办?我们干脆一次性改造到位。”

  “特殊”学生走进普通学校的背后,是教育理念的改变。在扬州市近日举办的融合教育专题研讨会上,高邮市界首镇实验小学校长蔡永忠说:“最初我们认为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个分支,有障碍的孩子就应该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现在我们逐渐认识到,障碍只是医学认定,而教育不该有障碍的认定。”在蔡永忠看来,这些孩子仅仅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果根据这些孩子的需要进行个别化教育,他们一样可以在“融合”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如今,融合教育模式在一些地区已取得成功。在我国台湾地区,经过若干年行之有效的融合教育,91%以上的残障学生都能在普通学校接受到很好的教育。

  

  “什么是融合教育?融合教育就是将对残障学生的教育最大程度地纳入普通教育。”在高邮市界首镇实验小学融合教育公开课上,坐在讲台旁的徐锐是该校五年级学生,同时也患有四级智障。课上,有台下听课的老师向扬州市教科院特殊教育教研员王琦打听,谁是课堂上的“特殊”学生,王琦说:“看不出来是哪个孩子就对了,融合教育就是要去标签化、无痕迹,保证‘特殊’学生最小受到限制。”

  早在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就明确提出,要“要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两种安置方式中,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王琦认为,此举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与包容,意味着,在融合教育模式下,残障学生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对于他们来说,过去一刀切的方式只有一条路。现在,他既可以选择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也可以选择普通学校。”

  路阻且长,观念师资成制约难题

  扬州融合教育正呈现由义务教育阶段向学前和职高两端延伸的趋势,尤其是学前教育,扬州计划到2020年建成融合教育资源中心69个。“对于特殊孩子来说,早期干预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在学前投入较大精力。”陈月明说。

  但是,当前学前融合教育的处境却有些尴尬。在扬州市高邮镇秦邮幼儿园,该园的融合教育资源教室建成已有1年,由于没有合适的服务对象,一直低水平运转。园长李芳表示,学前融合教育才刚起步,家长的观念还没有跟上。“特殊儿童入学需要经过专家鉴定,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是发育迟缓,不愿意做鉴定,觉得我们过早地给孩子贴上了标签。”

  “过去有普通学校将残障学生拒之门外,也是担心一旦接纳会对普通孩子有影响。”仇清泉介绍,为了把影响降到最小,翠岗中学请来特教专家讲座,及时更新教师观念,也让家长意识到早期融合对孩子成长更为有利。“融合教育是让所有学生都受益,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小组,普通学生也能在其中接受教育。”仇清泉说,以前隔离式、封闭式的特殊教育,限制了残障学生的发展,一旦将“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分流,很容易产生一种隔阂。今后走上社会,这种隔阂也很难消除。

  

  接触到融合教育理念之后,仇清泉发现,“随班就读”的方式可以改变这一现状:“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坐在同一课堂里,既帮助“特殊”孩子尽早融入主流社会,也提高了社会对残障群体的关注和接受程度。

  除了观念上的挑战,融合教育也缺少专业化力量的支持。这些“特殊”儿童,往往在生理、心理上有不同于普通孩子的特殊之处,没有经过特殊教育培训的普通教师,确实面临许多难题。

  “师资是我们目前最头疼的问题。”陈月明告诉记者,整个扬州只有10多个有特殊教育资质的教师,而义务教育阶段残障学生就有1004名,远远达不到每5个普校“特殊生”配备一个专职特教教师的要求。而师资力量又是融合教育实施的关键,关系到随班就读的成败。陈月明表示,今年全市215个规划定点建设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单位,都将选派教师参加特教上岗培训,努力保证到2020年底所有专任特教老师持证上岗。

  大势所趋,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

  融合教育仍处于过渡阶段,培训上岗也只是权宜之计。“普教老师缺乏特教理念,特教老师不懂普教课程。要把融合教育真正的科学、规范地实施下去,就必须有专业的融合教育老师。”王琦建议,可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开设融合教育课程和专业,不断培养了解融合教育运行状况的专业师资。此外,还应该根据不同类别残障学生的需要,建立普通学校、医院、特教学校巡回指导老师、家长、学生本人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教学与支持团队。

  

  “当前融合教育的推进已进入到深水区,各方面深层次的难题、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思想观念不到位、专业特教师资不足、培训培养体系不健全、评价机制不配套等问题还时时困扰着融合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昌明指出,解决上述问题,要进一步理顺融合教育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特殊教育管理干部、师资的培训,规范融合教育的开展,加强融合教育的指导研究,打造多元包容的学校文化,整合财政、残联、卫生、民政等部门资源,发挥特殊教育联席会议的独特作用。

  “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能照顾到‘特殊’学生已是很不容易了。”王琦说,尽管面临种种难题,她对国内融合教育发展依然很乐观,欧美、日本等国融合教育也是经过了数十年探索才有了现在的成果,融合教育是必然的趋势。对此,仇清泉也深有感触地说,无障碍厕所改造只是一件小事,学校也没想到这件小事会引起很多媒体的关注报道,“哪一天这样的事不再成为新闻,那么我们的融合教育工作才算是步入常态,有所成效了。”

  实习记者 刘日佳 交汇点记者 张晨 通讯员 谈雷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