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客厅|施卫东:建议加强学生抑郁症筛查隐私保护,制定隐私泄露追责机制
2022/03/08 19:19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去年11月,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如何让学生们放下顾虑,及时治疗?怎样精准确定“病与非病”的界限,保护好学生隐私,杜绝变相歧视?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今年两会上提交的《关于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应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提案,引发多方关注。

  “每年大学入校的新生都会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我们发现,不少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疾病,甚至有些孩子已经需要用药物控制干预。”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施卫东注意到,与生理疾病不同,目前诊断精神疾病普遍缺乏准确的工具和程序。他在调研中发现,教育部学生健康体检抑郁症筛查方案,提出“医疗卫生机构使用PHQ-9量表开展抑郁症筛查”,但精神专科医生诊断抑郁症时,只把量表作为参考。而青少年测试者普遍情绪状态不稳定,不同时间做同一个量表,答案各有差异。因此,他建议,教育部、卫健委等部门应专门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筛查量表,结合学校表现、家庭日常、设备诊断等多种途径判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多次筛查,不搞“一检定性”,提高筛查的准确性。改进对未成年人心理疾病的相关诊断用语,淡化抑郁症“疾病”的概念,不对群体贴“标签”,缓解其精神压力。

  抑郁症还有一个特点,发作和痊愈,是淡入淡出的渐进过程。病与非病、正常与不正常没有明确界限,健康与患病,其差别只在于程度不同。单靠体检筛查很难准确划定为“病与非病”,更难随时随地掌握青少年从“病”到“非病”的演变。施卫东发现,当抑郁症量表筛查统一纳入学生体检,部分学生被贴上“抑郁症”标签后,容易受到排斥和被孤立,给个人精神健康、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精神疾病长期被‘污名化’,很多人包括未成年学生,得了抑郁症不敢声张,偷偷摸摸看病吃药,更会有意识地把自己与他人、与社会隔绝封闭起来。如对被确诊或疑似学生这方面隐私不保护好,会进一步加重青少年心理负担。所以,筛查体检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保密。”施卫东在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考虑以学年为单位,未成年学生及家长自主选择筛查时间和医院,医院对结果异常者进行“点对点”告知,学校获知筛查结果应严格限定人员知晓范围。教育部门应出台抑郁症筛查学生体检明细规程,制定学生心理健康隐私保护办法及隐私泄露追责机制。

  同时,施卫东建议,教育、卫生健康及相关部门应协调联动,加强对社会、学校、家庭、未成年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正确宣传引导,杜绝变相歧视、区别对待等有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不当行为。

  “珍惜参政议政的权利,在充分调研走访的基础上,为民发声,是我这些年来履职的最大感受。”自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施卫东共提出了71个提案,内容领域覆盖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房地产市场监管、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他告诉记者,每年除了参加省市政协、九三学社组织的走访调研,他还经常与许多民营企业从业者交流沟通。不少提案就是得到他们的启发后,经过查阅资料,完善汇总后提出的。5年来,施卫东向政协大会反映了11个社情民意,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有些提案还被直接采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樊玉立

  制图 郑玲玲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