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案提案点击|刘忠斌代表: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利用
2022/03/07 20:07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遗留在乡村的活态文化,其类型丰富、功能多样,不仅成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精准扶贫的重要经济资源,而且也在塑造着乡村人民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认同,是乡村传统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传统文化介入乡村振兴的最有效抓手。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紫金文创研究院研究员刘忠斌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遗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与空间。因此,能否把乡村的非遗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并合理利用显得至关重要。

  刘忠斌建议,由地方文化部门主导,加大对乡村非遗和民俗资源的梳理,根据非遗的不同类型,加大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力度。与此同时,实施乡村文化再生计划,推动乡村非遗的复兴与繁荣。加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促进非遗传承。如提升乡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公共服务效能,开展群众文艺活动;支持建设乡村博物馆、村史馆,推动修编村史村志和家谱,开展村情教育,赓续乡土记忆等。

  刘忠斌认为,“以非遗为中心,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是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利用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可以用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民俗等非遗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并促进传统手工艺扩大传承范围和生产规模,按照现代企业的形式进行运作,培育地方特色商品制造业;将传统民俗与农业发展相结合,把传统农业的生产习俗、餐饮消费习俗、节时、节事、礼仪、祭祀等乡俗文化展现出来,融入中国农民丰收节之中。“同时,要充分尊重和发挥本地居民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村民、非遗传承人、乡贤等积极参与,使其为乡村多作贡献,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睿翔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