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地下12米的“智慧”与“坚守” 保障锡城万家灯火的团圆
2022/02/04 12:25  无锡博报  

  位于太湖新城的220千伏红旗变电缆隧道是无锡市经济核心区的供电生命线,它以“智慧”出名,运用了大量物联网新技术,具备“自我感知”、“自我运检”功能。但即便“聪慧”如此,也还离不了供电运检人员的时刻坚守。

  在地下12米深的220千伏红旗变电缆隧道3号出入口可以看到,巡检机器人代替了日常的人工巡检,实现不同走向的多个通道全覆盖。

  “这个隧道一共有7条220千伏的高压电缆、5个走向,结构比较复杂。我们配备了多轨道的软索机器人可以根据巡视目的,随时变轨,一台机器人就可以对5个走向的通道全部覆盖,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工齐金龙告诉记者,机器人还配备可见光摄像头 、红外摄像头、气体温度传感器,可以对电缆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巡检。

  不过,遇到一些用电高峰期或者重大节假日的时候,还是需要安排人工巡检,今天就是这样的一次特检。跟随巡检人员走进满是高压电缆的隧道,好奇又带点不安,要知道,这可是220千伏的高压电缆,相当于家用电压的1000倍,光从厚重的黑色绝缘层就可以感受到它的份量,据说每一米就有60斤重。

  “23.6度!这个是我们现在配备的三防红外测温装置,不仅是可见光,还有温度也可以测量。如果有发热点的话,图像会变色,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蓝色显示的,它变成绿色、红色就是温度过高……”齐金龙对于各种装备各种功能如数家珍。

  在走了250米幽深且长的隧道之后,又一个特殊的装置出现在眼前。“中间接头是电缆最薄弱的环节,我们配备了这个新型的装置,它是电缆的防爆壳。你看到这边有个观察口,里面装有了4颗灭火弹, 那边还有1个投料口。如果接头起火,灭火弹会自动地引爆,把火势扑灭,把危险限定在有限范围,不会影响到电缆。“

  一次隧道电缆线路巡检工作量大,上百处巡检点,3.55公里的长度,传统人工巡检全程走完要4个小时以上。地下12米深处的探索,除了脚步声,一切均静谧,似乎有种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的错觉。

  “一般我们是2人一组,一直在隧道中巡视,不停地走,是不是感觉很枯燥?但我们并不觉得,因为我们清楚它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使命感、荣誉感!”

  红旗变电缆隧道是无锡地区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一条隧道,遍布隧道内的18类400多个传感器点位,就像神经末梢,使得隧道内的动静可以全景可视化呈现,“超强大脑”智慧中枢平台可以实现电缆全线故障智慧诊断,软索机器人每公里能降低30万的投资成本,而研发部门还在寻求更为节省成本的巡检方式,希望通过无人机,不需要基础建设就能完成隧道巡检。

  “春节期间,我们都是24小时待命,一旦出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响应。”所有的阖家团圆、岁月静好,都有人在背后默默付出,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供电人……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