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观察|党在新时代对先进传播技术的科学认知和正确把握
2023/01/05 17:42  传媒观察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与先进传播技术相关的新闻舆论思想,其创新、发展有着深厚的背景和底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丁柏铨在《传媒观察》2022年第12期刊文,对相关理论进行溯源。文章认为,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若干重大判断。面对先进传播技术,中国共产党进行科学认知、正确把握,据此对新闻舆论思想进行了创新、发展。对其丰富内涵,可概括为——技术与内容:前者为支撑,后者为根本;技术与人文:前者固然重要,后者也不可缺失;技术与规律:使用技术,须循规律而行;技术与人才:技术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技术本身:具有“双刃剑”性质。

  中国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先进信息技术包括先进传播技术渗透和融入新闻传播业的节奏和步伐明显加快,原有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社会舆论格局被打破甚至被颠覆;而先进技术本身在不断迅猛发展,持续地促进新闻传播业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与先进技术密切相关,深刻演变和创新发展其实早已开始;而在新时代,则更是有了重大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就先进传播技术及相关问题作出的若干重大判断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先进传播技术及相关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这些重大判断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中发挥了思想指南的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党的新闻舆论思想的创新、发展。这些重大判断,既是党的新闻舆论思想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又是创新、发展的党的新闻舆论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

  这是在很高的立足点上所作的重大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上述重要论述,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清晰的逻辑层次。

  第一,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新一轮科技革命较之以前的科技革命,在广度、深度、高度方面都进入了新的境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体现出信息技术对科技革命的其他内容的统领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而又深刻地指明了这一点。必须充分认知信息技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所具有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无可取代的作用,此为根本立足点和根本性基调。这已经成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底色和底蕴。

  第二,互联网发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作用。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互联网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作用日益彰显。它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也并不只是一般性的力量,而是举足轻重的“先导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先导力量。新闻舆论工作者和这项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惟有从这样一个高度认知、理解互联网,才不会把它视为洪水猛兽,从而秉持更为积极进取的态度。

  第三,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推动力。

  由于互联网的现实存在和巨大作用,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工作/劳动方式、思维和行为方式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变革、人类进步的极其重要的推动力。

  第四,互联网深刻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互联网还从深层次上改变了国际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与信息传播和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密切相关),其产生的直接性的结果是:使地球村由梦想变成现实。由于互联网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国际社会的信息流动速度加快、范围扩大、渗透增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成为无可否认的事实。有鉴于此,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已经来临。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对于互联网(包括其技术)的总体性的深刻认知和正确把握。这样的系统性的深刻认知,是前辈们所没有过的,达到了新的时代高度,是富于创新性的。

  (二)“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

  这是体现忧患意识和前瞻意识的重大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说:“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以上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前瞻意识。“命门”是人体生命之“门”,是生命根本之所在。不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无异于人体的“命门”被别人摆布、拿捏,随时都有被置于绝境甚至死地的危险,互联网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总体国家安全,一切都将无从谈起。从这里,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是否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一问题的本质的论析有多深刻、有多透彻。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一最大的隐患,就需要潜心研究、超前部署、集中攻关。

  那么,什么是核心技术呢?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看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这些领域,我们同国外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互联网技术的一次具有专业性和前沿性的重要论述。其中涉及的核心技术的三个重要方面,具有层递性。发展这些技术,既要有紧迫感又必须循序渐进。

  (三)“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这是从党长期执政的角度所作的重大判断。

  这一重大判断,从表面上看似乎与技术无关。其实不然。技术落后、技不如人,让负面舆论乃至敌对意识形态占尽先机、抢占公众心理空间,使公众心灵长期受其浸染、侵害,长此以往,就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公众心理基础。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有着多重含义,当然首先与内容密切相关。互联网是用来负载内容的功能强大且极为普及的媒介。其所载内容包括各类信息和公众意见(观点)。公众的意见(观点)在网上发表(当然也可以在线下发表)并实现交集后形成舆论。舆论一经形成,则既反映众心之向背和聚散,又影响众心之向背和聚散。舆论如同马克思所说,“是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

  过不了互联网的关,主要是指过不了互联网造成的众心“背”和“散”这样的关。如果经互联网的作用,众心长期处于“背”和“散”的状态,又焉能过得了长期执政的关?因此,没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不会有整个意识形态安全;没有整个意识形态安全,就不会有国家安全和政权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应当就包含了这样的深意。

  过互联网这一关,应该还与互联网技术不无关系。如果在与国内新兴媒体的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在与国际舆论格局的竞争对手的博弈中始终处于劣势,在信息有效传抵受众、吸引受众、赢得受众等方面,所凭借的技术手段长期居于下风,那么,在抢先占据受众心理空间、潜移默化影响受众观念、行之有效引导公众舆论等方面就会败下阵来。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长期执政这一关就很难迈得过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在使用网络新技术新应用进行管理方面有所加强。互联网依凭技术进步而快速发展;对互联网的管理,也须采用新技术、实现新应用,否则就无法做到可管可控。

  (四)“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

  这是结合主流媒体所处的现实困境而作的重大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

  目下,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受众已经大量流失;失去受众基础的主流媒体,影响范围和影响力在缩小,自身在式微,形势相当严峻。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那么,主流媒体这样的党的舆论主阵地就难以切实发挥作用。

  有鉴于此,主流媒体须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实现艰难转型,把自己打造成新型主流媒体。这是主流媒体的前景和出路,既是党和人民对它们的期盼,也是它们自身的内在要求。主流媒体艰难转型以及媒体融合发展,此过程既与内容有关又和技术有关。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将在下文予以详述。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与先进传播技术相关的新闻舆论思想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与先进传播技术相关的新闻舆论思想不断创新、发展,在处理技术与内容、技术与人文、技术与规律、技术与人才等关系和处置技术本身的“双刃剑”性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进展,呈现出丰富且深厚的内涵。

  (一)技术与内容:前者为支撑,后者为根本

  关于技术和内容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表述为:“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对于内容生产、表达和传播而言,先进技术发挥的是支撑性的作用;离开了先进技术的支撑,内容将出现迟滞现象(不敌使用了先进技术的媒介),表达将流于单调呆板(使受众感到缺乏吸引力),传播将行而不远(虽也传播了,但乏人问津,很快湮没、消失)。可见,对于内容来说,先进技术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而如果离开了内容和内容建设这一根本,技术将失去灵魂、失去主心骨,也就缺少了可以且应该发挥作用的核心。正因为如此,技术和内容不可偏废,尤其重要的是,不可丢失内容和内容建设这一根本。以上是理解“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的一个重要维度。

  理解“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另一个重要维度是:技术与内容,两者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技术是服务提供者,内容是接受服务者。如果将技术推尊为王(信奉“技术为王”),那岂不是将提供服务者摆到王者地位了?为满足内容生产、表达和传播之需,技术须不断有所改进、优化,而不是相反,让内容成为技术的奴隶。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说:“需要强调的是,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在特定情况下,技术优势可以倒逼内容及其传播,促进内容生产、表达和传播的优化,此种情况确实存在;但让技术凌驾于内容之上显然是不妥的。任何时候都必须以内容为王,内容优势才是最根本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上论述,是具有鲜明创新性特点的,无疑是对党的新闻舆论思想的创新、发展。

  (二)技术与人文:前者固然重要,后者也不可缺失

  毋庸讳言,技术与人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斥性。技术不通人性,不知道如何表示对群体和个人的重视、尊重、关心、爱护(对技术无法提出使之懂人性和通人情的要求),这既是其短处(不言自明),但也是其长处(铁面无私,在某些领域和工作中避免人情因素渗入)。故此,技术本身无所谓人文可言。但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却不可以不讲人文。

  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论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哲学社会科学中的许多学科,以人文为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因此,哲学社会科学有时也被称为人文社会科学。“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从一个侧面道明了人文社会科学和人文的重要。

  谈到人文,不能不提到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在精神层面的表现。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背景材料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人文精神的认识。2005年6月2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为在杭高校师生作了题为《理想·价值·人文精神》的主题报告。当时在场的欧阳杨同学多年后回忆说:整场报告三个部分中,我感悟最深的是“人文精神”这一部分。习书记说,科学知识使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知道“怎么做”,掌握“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那么人文精神就是引导“应不应该做”,实现人自身的发展。他对人文精神的论述极为精辟和透彻。

  与人文相联系的,还有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特定主体的人文精神蕴含或显露的质素涵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青年提出过如下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根据笔者的理解,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素质和人文涵养,是对特定主体的思想、行为发生深层次作用的内在因素,是须经人类优秀文化长期熏陶和特定主体刻意修炼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提高人文素养”的要求,同样适用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因而具有普遍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上论述,是从技术与人文的关系角度,或直接或间接地对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所作的创新、发展。

  (三)技术与规律:使用技术须循规律而行

  在新闻舆论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对相关规律十分重视。在论及媒体融合发展重大命题的过程中,他重申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并首提遵循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他对网络传播规律作过重要论述(“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并提及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当前环境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播格局不断重塑,能够准确把握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与规律,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技术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包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依凭;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遵循规律,能使技术发挥正面作用并获得最佳效果。因此必须“准确把握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与规律”。

  不可重技术轻规律,不可对规律视若无睹,不可将技术凌驾于规律之上,不可将规律视为技术的附属物(当然也不可以相反,以强调规律为由摈斥先进技术)。在并不掌握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固然应当遵循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定寸步难行;而手握先进技术时,也仍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可能会因为先进技术的出现而有所改变,但有所改变后又会形成内涵有所调整的规律,对这样的规律仍须遵循,而非违背逆行。

  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上论述,是从技术与规律的关系角度对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所作的创新、发展。

  (四)技术与人才: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这就有赖于顶尖专业技术人才。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曾经指出:“‘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网络空间竞争=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的实质,道明了网络空间竞争背后的本质和深层次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上论述,是从技术与人才的关系角度对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所作的创新、发展。

  (五)技术本身:具有“双刃剑”性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对于技术的全面认知和辩证把握。

  如何在发展和利用技术的同时更好规制技术,成为一个必须处理好的问题。技术本身只是工具,是供人驾驭和使用的,其自身无所谓趋利或趋害。重要的问题是:谁在使用和如何使用技术。持有敌对意识形态观念的技术使用者,他们应用相应的先进技术,并不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所能禁止和阻挡的;这就需要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应对其技术,做到“棋高一着”“技高一筹”,能有效遏制一些人用技术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的行为(包括舆论行为)。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在新闻舆论工作中使用技术时,应该以此趋利(用技术给党和人民带来福祉)、避害(避免给党和人民造成灾难)。防止技术产生负面效应,避免用技术为一己或小团体牟取利益而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和舆论现象发生。

  在应用先进技术时,要有大局观。“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技术应用,是多个环节中的一个环节,是整体中的一个局部。技术应用,不可与其他环节相割裂,不可与全局相脱离。可以探索发挥多个环节和完整整体的力量,来引导制约技术这把“双刃剑”。

  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上论述,是从技术本身的“双刃剑”性质对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所作的创新、发展。

  (载《传媒观察》2022年12月号,原文约13000字,标题为《面对先进传播技术:科学认知和正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思想在一个重要方面的创新、发展》,此为节选,注释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

  【作者简介】

  丁柏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