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 | 政协委员为何呼吁“给家长减负”?
2020/05/20 21:04  新华报业网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是给孩子的作业吗,分明是给家长的”……说起“陪孩子写作业”,相信不少家长都有道不尽的苦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准备提出关于给小学生家长减负的提案,呼吁改变家长“陪作业”“代作业”的现状。今天的“论∙是”,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老生常谈”“常谈常新”的“扎心”话题——“陪写作业”。

  一项《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曾显示,91.2%的家长有过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其中每天陪写的家长高达78%。陪写作业已成为亲子关系“一大杀手”,75.79%的家庭曾因“写作业”发生过亲子矛盾。不少家长反映,陪写作业降低了家庭幸福感。上班、陪作业无缝衔接,家长们感到身心俱疲,“就像每天都打两份工”,有的家长甚至感叹,“下班比上班更痛苦”。

  这种情况在疫情期间又有新的表现形式。据《半月谈》报道,居家学习期间,一些地方的学校除了要求日常网课学习以视频、拍照的方式交作业,还要求将显示孩子多才多艺的“成果展”上传到微信群。这些“别出心裁”的作品背后,是不少家长内心的无奈哭喊:“快被老师折腾疯了!”

  调查发现,家长陪作业,除了完成课本知识方面的作业题,还要陪着孩子做其他五花八门的“作业”,比如手工课、美术课的作业,有的甚至要求小学生做APP、画思维导图等等。虽然学校鼓励孩子锻炼动手能力、拓展综合素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很多作业明显是小学生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最后家长只能无奈地从“陪作业”变成“代作业”。有的孩子凭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作业,结果被老师打回要求重做;一些明显是家长代劳的,却被评为优秀作业——这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机制,无形中又助长了家长“代作业”的歪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低龄孩子来说,学习启航时,确实需要家长“陪跑”一段时间,为的是熟悉学习方式、养成良好习惯,等到习惯成自然,家长便可放手。换言之,“陪写作业”是为了有一天“不陪”,“陪跑”一阵子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独立跑起来”“跑好一辈子”。可眼前,不少学生作业已经从“家长陪着做”沦为“家长自己做”,不仅背离了家庭作业的初衷,也不符合家长“陪跑”的本意;不仅不利于孩子们独立意识的养成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也给家长们增了负、加了压。

  “新奇特”的家庭作业背后是有的学校实行校内减负,将负担转嫁给了家庭和校外学习,还美其名曰“家校共育”。这些看起来时髦其实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作业”,应该立即予以叫停和纠正。去年7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家庭作业意在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和做一些延展训练,布置家庭作业要适度和合理,充分考虑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教育部门也应充分听取家长们的声音,同时加强监督检查,推动作业减负增效,给学生们减负,也给学生的家长们减负。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