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大家谈③】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中国“大舞美”的新高峰
2021/07/08 19:26  光明日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排的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以时间为轴线,结合大气磅礴的舞蹈、音乐、朗诵等艺术语言,把重大党史事件转化为一幅幅动态立体画面,形象地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呈现在舞台上。那些由关键历史节点所串联而成的宏大叙事场景,深刻表达出人民的思想情感、愿望和利益,很好地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因此,这台大型文艺演出既是一场艺术盛宴,也是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伟大征程》在舞美上比以往有更多突破,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以独特的演出空间设计体现史诗的“情”与“景”,这种形式可以说是晚会舞美设计的新美学。整场演出充分调动了当代舞台科技手段,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用有限的空间引发无限想象,形成主题性艺术创作的新高峰。

  首先,从剧场(室内)到体育场(室外),一方面为“大型情景史诗”展演提供了相应的自由空间,能使更多观众参与现场观摩;另一方面,由此营建的特殊表演场域,也在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上,给主创设计师们提出挑战。《伟大征程》的主创团队主要由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的艺术人才所组成,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世界领先的“大舞美”创作理念,也能从舞台呈现环节的背后,看到建立在雄厚物质条件和先进科技手段基础上的创作自信。

  21世纪以来,以舞台为核心的剧场艺术呈现出多样化局面,舞美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面对新生代观众群体,设计师们积极思考如何在继承传统美学体系基础上,不断求新图变,使舞台的视听效果更加丰富。“大舞美”观念的视野突破了镜框式舞台的空间藩篱,在中国舞台美术领域被广泛认同并实施。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舞台美术专业,其广义属性不再受到剧场空间的相对局限,它已经开始迈向广阔的社会、走进变化万千的大自然,并已深入到社会建设的多个层面。由此,当我们从“大舞美”的理论研究、设计创作等多个维度出发来看待《伟大征程》,就能发现、分析出其中的美学规律。

  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主表演区由巨大的斜坡舞台与两侧的旋转舞台组合而成,为复杂的演员调度提供了多个支点,满足局部与整体遥相呼应。相对固定的舞台支点使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得以高度凝练,突出表现中国共产党奋斗、奋发、奋进的光辉形象以及过程中的曲折和艰辛。

  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此次演出的舞台背景采用高清LED大屏聚焦观众的视线。在多重大屏之间还留有演员通道,同时增强了舞台的深度和层次。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舞美前辈们就开始采用背景翻板等手段,把由数千人组成的点像素,汇聚成视觉上的分辨率,可以瞬间变换画面,集中体现大型文体庆典活动的主题。如今,人工翻板被LED显示技术所替代,设计师可以随心所欲地把控画面内容和稀密度。《伟大征程》中的歌舞《土地》、戏剧与舞蹈《长征》、情景大合唱《怒吼吧黄河》等作品中那些波澜壮阔的视频画面,都是传统绘景手段所不能企及的。

  其次,建立在数字化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演艺装备为情景表演的创造性运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数控升降装置确保了垂直式、悬臂式、翻转式舞台的运行速度、行程平稳和安全。比如,在《十送红军》的歌声中,细腻的舞台灯光将舞台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表达出深情动人的戏剧感和舞台感;在《遵义会议放光辉》一场中,背景大屏上出现的是遵义会议旧址,前台表演区则瞬间竖起宽银幕式的显示屏,向观众演示会场内部的情景,层次分明。再比如,随着《黄河大合唱》音乐的响起,升降舞台托起抗日战士,形成表演空间高低错落的节奏感,使戏剧元素充分体现。

  再次,《伟大征程》的情景之美还体现在“整体设计”和“特效外延”上。所谓“整体设计”,就是要求舞台美术的各个部门在设计理念上高度一致。就拿整台晚会的人物造型设计来说,除了要表现人物的角色身份和时代背景,还要与灯光、场景的艺术风格相统一。服装样式、面料工艺和化装造型既具有时代感,还要在历史考据的基础上高度提炼。如舞蹈《春潮澎湃》,把春天的故事铺陈在希望的田野上;器乐、童声合唱与舞蹈《命运与共》中,翩翩起舞的演员组合成飞翔的和平鸽;情景歌舞《强军战歌》中,整齐划一的戎装,使前区的演员表演与大屏幕上的影像达到高度一致。整体设计所带来的艺术效果,更加完整地展现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所谓“特效外延”,是指舞美设计在视听效果上不断开拓的新疆界。近年来,在舞美设计师新创意持续更迭和观众整体审美需求大幅提升的双重力量推动下,舞台特效比以往有重大突破,一些交叉性较强的艺术与技术效果——如烟花、焰火、水艺、火秀等,被纳入“大舞美”观念下的设计范畴,广泛运用到戏剧舞台和文旅演出当中。在《伟大征程》演出中,不仅包括综合舞台科技在演出中的应用,如情景合唱与舞蹈《战旗美如画》使用了空中飞行的冷烟火,鼓乐歌舞《新的天地》用威亚吊起的百面大鼓阵列;还包括与舞台表演以及多媒体影像同步的立体音响系统,让观众在现场会感受到来自声源的方向感和围绕感,如情景舞蹈《起义起义》中的枪炮声,舞蹈《开国大典》中的腰鼓声等,这些声场效果都是以往技术条件下所难以达到的。

  值得关注的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大脚印”造型,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广场盛大联欢活动上的“70”和“人民万岁”字样,再到本场演出焰火在“鸟巢”上空拼出的“100”字样,都说明新型数控焰火表演在技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稳定性。室外表演设计中的烟花施放,连接天地之空间,其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以特效烘托气氛的作用,同时也给未来的舞美空间表达带来了无穷的可能性。灿烂绽放的烟花为特殊场域表演设计带来新的情景,不仅参与表演,甚至可以说,其自身就以天空为舞台进行表演。在更广大的空间中,焰火表演使“鸟巢”这个地标性建筑形成首都夜色下的奇特景观,感召并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精神力量。

  作者:曹林(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8日09版)

标签:
责编:严红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