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打造“东方莱茵河”,江苏怎么做?
2019/06/10 12:15  我苏网  

  千年大运河水,延绵流淌不息。江苏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何规划?最新的进展又有哪些?

  

  莱茵河全长1360公里,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荷兰六国产业、人口和城市最密集的区域。2011年1月13日,一艘运载2400吨硫酸的驳船在莱茵河德国航段倾覆,一时引发舆论关注。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刘志超说,莱茵河流淌的不仅是文明,更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莱茵河在1960-1980年代遭受了较严重的生态破坏后,经过30余年的协同治理,生态得到较好得恢复,又通过“优二进三”实现了沿线产业功能的不断升级,以城市更新有效重塑了滨水空间的活力,同时,通过整合沿河历史文化与工业遗址资源,最终成功转型为绿色宜居、产业高端、生态美好的高质量发展区域。”

  由欧洲莱茵河,再看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京杭大运河。

  江苏境内大运河全长690公里,流经8市,是中国大运河河道最长、文化遗存最多、保存状况最好和利用率最高的省份。

  

  记者从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下文简称“省规院”)了解到,作为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落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首批规划22个核心展示园,还有148个特色展示点。

  镇江位于中国两大黄金水道——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镇江大运河文化带如何打造?省规院规划师李苑常告诉记者,重视其历史地位,重拾文化自信,是关键一环。诗人李白的“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的乐府名篇也反映了当时镇江运河城市风貌。

  

  “通过历史发展,不断地奠定了镇江运河段作为历史上的一个军事的要塞的地位,作为一个交通节点的地位,还是作为一个商业的商贸运输的一个节点的地位,都承载了相当丰厚的历史价值,它是区别于其他沿线不同类型的这种城市的一个区别。”

  根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规划》提出的,镇江段国家文化公园体系为“一园三带十一点”,规划部门将借鉴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中的遗产评估体系,从“空间相关性”、“历史相关性”和“可利用潜力”三个方面,对相关文化资源加权分析,以凸显大运河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符合镇江特点的资源富集区域分析图。

  

  “建议积极培育建设‘丹阳老城核心展示园’,‘长江口-谏壁船闸-金港运河大桥集中展示带’调整为‘谏壁核心展示园’,优化部分特色展示点,形成‘三园、二带、十五点’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李苑常介绍。

  徐州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间段,黄河又是在徐州和运河交汇,因此,徐州成为京杭大运河上最重要的大码头,一度在历史上非常富裕,这,不得不说徐州的窑湾,她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畔的第一古镇。

  省规院研究中心主任、高级规划师姚秀利介绍,在徐州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规划当中,窑湾是一个核心展示区域。“窑湾现存明清和民国初期古建筑较多,明末清初形成的西大街和中宁街至今仍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这个地方号称叫小上海,各种各样的这种物资在这里集散。是最繁华的地方核心的展示园。我们将集中展示就中运河时期兴盛时期那种运河文化的特点。未来我们还要把文化提升、空间品质提升和解决老百姓的居住环境结合起来做。”根据《大运河文化带徐州段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徐州整体将打造181公里样板式运河文化名片。

  如果说镇江和徐州在大运河沿线的历史地位显而易见,那么,泰州和大运河的关联更为个性化。

  据了解,泰州境内的古盐运河是大运河支线,古盐运河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一条河将盐税文化、宗教文化、水利航运文化、近代民族工业文化等有机串联,形成了包容多样、独具魅力的运盐河文化。

  作为项目规划主要负责人,江苏华建城市发展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清鋆说,打造泰州独特的运河城市文化品牌是关键所在。“梳理运河与全域旅游的契合点,加强与优质旅游资源的高度融合,结合城乡居民公共生活、节庆文化、民风民俗、体育活动和游客的城市体验等。例如,溱湖湿地公园被纳入运河文化旅游的重要节点,这里每年接待上百万海内外游客,文旅融合活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

  江苏省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试点省份,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梅耀林表示,江苏河遗产数量体量极为庞大,江苏的理念是推动文化遗产向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型。规划构建了三种形态,一种是遗产密集的核心展示园,一种是化点为线的集中展示带,还有一种是特色展示点,它们共同构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整体,通过保护优先、功能优化和公众共享,让建成中华精神发扬光大的文化地标。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