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坚持生态优先理念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2021/01/28 07:02  新华报业网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要突破,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美丽江苏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这是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让美丽江苏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成为我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底色,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代表委员们纷纷出谋划策。

  建设美丽中国的“江苏样板”

  “十三五”以来,我省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主阵地,全面向污染宣战,解决了一批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

  省人大代表、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孙大明正是见证者之一。“正是有了好环境,我们保护区的麋鹿繁殖率、存活率、年递增率都位于世界之首。”

  生态保卫战是一场“持久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省人大代表、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表示,将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继续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江苏样板”不懈奋斗。

  近年来,泰州相继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等。省政协委员、泰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颜忠林介绍,今年泰州正着手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十四五”控排实施方案,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新征程,我们要努力实现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从单一监管型向立体管控型的战略转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绘就更加幸福、美丽的泰州画卷。”

  “守护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每个人的努力都很重要,比如说可以从垃圾分类做起。”从事路面清洁23年的省人大代表、 盱眙县环境卫生管理处环卫工人周勤表示,垃圾分类是居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是一件关乎生态环境的“大事”,她呼吁大家养成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为江苏添美丽颜值贡献一份力量。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美丽江苏,离不开绿色产业支撑。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省人大代表、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唐光普表示,连云港作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必须形成绿色竞争优势,将严格环保准入,强化环保引导和调控作用,严格落实环境空间管控,积极引导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力推动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

  加快推动能源革命,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是美丽江苏的重要目标。在省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克强看来,只有减污降碳增汇同向发力,才能更好地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江苏。“我们可以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构建和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将目标任务纳入总体规划、分解到各专项规划。”他建议,要制定全省及各地区、各行业节能降耗和减污降碳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并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生态系统碳汇潜力评估,建立碳汇基金制。在省内进行碳中和的排补指标与经济价格设定,省外选择长江经济带一二个省份,探索建立碳汇交易机制,形成省内外双机制双驱动。

  “我们将加快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科技环保领军企业。”省政协委员、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旭松说,将聚焦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完善、化工园区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和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积极推进污染土壤修复和固危废收集处置;加大“提气降碳”、氮磷控制、臭氧和PM2.5复合污染协同防控等重大技术攻关,着力推进超低排放;紧密围绕“碳达峰”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碳监测网,助推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也是美丽江苏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省政协委员、盐城市副市长蒋巍说,进入“十四五”,盐城向海而兴的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我们将在全面做好保护基础上,科学量化‘美丽指标’,聚焦生态旅游、高端康养、海洋技术创新等污染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海洋开发利用等方面做出更多有益探索,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系统修复长江生态

  长江,涵养着江苏1/6的沿江生态。长江大保护,也成为代表委员们探讨美丽江苏建设的重要关注点。

  省政协委员、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院长阮宏华认为,长江大保护与美丽江苏完全可以齐抓共建、互促共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将其建成美丽江苏的一张“靓丽名片”。他建议,要根据沿江不同地段的生态敏感性,脆弱性,科学分区、科学施策。优化沿江功能布局,建立岸线占用退出和生态补偿、小微湿地保护等机制,对影响长江生态的企业,分批、分期、分区“关停并转”,以综合治理推动修复性保护,以绿色升级推动发展性保护。“更重要的是,保护意识要进一步强化,重视养成生态文明理念,从娃娃抓起,鼓励中小学把生态课堂搬入长江生态保护区。”

  “系统推进长江生态修复已成为当前保护工作重心,建议聚焦存在问题,推动长江生态修复工作向系统化、高质量迈进。”省政协委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张甘霖认为,针对我省长江段还存在生态修复项目量多、面广、标准不明,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缺乏系统协同性等问题,要通过制定涵盖调查评价、空间规划、资金概算、工程建设、评价考核等岸线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省级标准,让各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加快探索财政撬动、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修复长效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长江岸线生态修复。

  省政协委员、常州市副市长许峥认为,我省与上下游地区、省内沿江八市之间还未形成健全的长江保护联动机制,容易形成管理“交叉区”“空白区”。建议以完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为抓手,强化绿色GDP考核,统筹长江“水、路、岸、产、港、城”协调发展,优化水量水质监测网布局,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将政府单一治理转变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协同治理,实现共治共享。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 吴琼 王慧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