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常州“东大门”,未来更精彩
2019/06/05 18:56  扬子晚报网  

  站在轨道交通产业化基地双子楼顶楼向不远处望去,一个个经开新地标跃入眼帘。百亿坤泰项目新建厂房绵延成片,经开区中小学全新投用,7区上东高楼耸立,爱琴海购物公园奥特莱斯流光溢彩,白金汉爵大酒店巍然伫立,经开区科创中心闪耀创新之光……它们,诉说着这座新城的朝气与繁华。

  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全体经开人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东大门崛起”这一目标推向前进,全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经开答卷。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层次招商、高水平服务,自成立以来,经开区全面奏响了“建成全市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的四大发展乐章。

  在这里,产业高地强势崛起,魅力新城宜居宜业,绿水青山孕育乡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长效管理久久为功,人文底蕴涵养民风……

  美丽经开、活力经开、绿色经开、创新经开、智慧经开……多种注解,在经开画卷上绽放迷人光芒。

  

  轨道交通产业园。

  产业高地加速崛起

  “经开制造”搭乘复兴号惊艳亮相;超百亿坤泰项目,撬动全市汽车产业版图;信承瑞轨道交通智能管理装备项目,致力打造经开区智慧产业新名片;八大专题园区重构经济版图;轨道交通、智能微电机、横林强化木地板三大集聚区获得国家级“金字招牌”……打开经开区产业发展成绩单,一个个重量级项目相继落户,一个个崭新载体平台加速打造,不断刷新产业能级。

  这里,产业发展更具特色。聚焦先进交通装备、功能新材料、智能电机、绿色家居四大特色产业,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整合,形成了辐射力带动力强的支柱性产业集群。以中车戚墅堰公司、中车戚墅堰所、今创集团、日盈公司等企业为引领,先进交通装备制造能力持续提升;以中天优特钢、星源新能源材料、华通焊丝、强力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功能新材料生产研发持续加快;积极打造神力电机、雷利电机、祥明电机等本土品牌,持续推动智能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全力提升佳饰家、贝尔地板、卫星装饰、洛基木业等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传统家居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四大特色产业产值1271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4.1%。

  这里,项目建设更富质量。自成立以来,经开区累计招引产业项目89个,总投资609.5亿元,其中成功招引超百亿元项目1个,超10亿美元项目1个,超5亿美元项目1个,超30亿元项目4个,超10亿元项目14个。累计开工建设重点产业项目173个,计划总投资683亿元,竣工投产89个。

  这里,平台载体更有质态。以八大专题园区为核心重构经济版图,轨道交通产业化基地等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竣工投运,机电产业园、绿色家居产业园等加快整合提升。东方创新园、横林科创中心等一批双创载体成功投运,产业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这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8年,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800亿元台阶。在江苏省级开发区中,经济发展水平跃升至全省第二。经开区以全市4%的地域面积实现了9%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的地区生产总值、18%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18%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

  城市蝶变魅力彰显

  一条条新建道路不断拉大城市框架;一幢幢高楼大厦勾勒出靓丽的天际线;不断完善的功能配套彰显着城市魅力……成立以来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经开区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功能配套。181平方公里的热土,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基础设施不断提升。针对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功能缺失等发展中的瓶颈和制约,经开区掀起城市建设热潮。4年间,累计开工新建道路33条,通车总里程达59公里;完成道路提档升级道路21条,总里程达34.7公里;开展老小区整治工作,面积达11.5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428户;七大防洪包围圈基本形成,防洪除涝能力显著提升。

  城市内涵不断丰富。爱琴海购物公园内,顾客们或挑选心仪商品,或品尝各色美味,或与书籍心灵对话,享受一站式购物体验带来的便利;戚墅堰运河公园里,绿意盎然,居民们在这里散步、健身,感受着浓浓的运河文化风情与复古民国风味;东方大道与大明路十字路口,白金汉爵大酒店迎接四方来客。围绕新城建设,经开区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加强功能型、景观性、均衡化城市功能配套设施布局,一座高品质的东方新城加速崛起。

  优质资源供给持续扩大。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通过“名校+新校”“优质校+薄弱校”等方式,引进常州外国语学校、局前街小学、武进机关幼儿园、鸣珂巷幼儿园、宋庆龄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让经开区的孩子们都能上到“家门口的好学校”。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6家基层医疗机构分别与市二院、市中医院、市七院、武进人民医院等市、区大医院开展医联体建设,打通了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大医院”服务的绿色通道。

  奋斗的城市永远年轻;奔跑的城市永葆活力。“经开区的美好未来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周永强这样说道。

  绿色发展擦亮底色

  位于遥观镇的宋剑湖,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水波粼粼,芦苇森森,禽鸣鱼翔,藕肥菱鲜。8公里的环湖步道,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5月28日,宋剑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二期)开工,将投入3500万元,对湿地内绿化,对湖滨岸带、近岸水域等进行生态修复。

  宋剑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是经开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自成立以来,从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行动到“263”专项行动,再到“537”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工作,经开区以建设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把生态治理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奋力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狠抓污染防治,落实环保责任,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构建绿色的发展空间。”今年,武进区委副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顾伟国再一次发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

  一场不负东部百姓殷切期待的绿色变革,正持续进行。截至目前,经开区累计关停化工、印染、电镀企业130家,削减煤炭消费总量51万吨,累计关停取缔、整治改造“散乱污”企业1100余家。大力推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前杨污水厂完成改造提标工程,横林、横山桥污水厂加快提标扩容。新建污水管网153公里,完成企事业单位污水接管2800多家,17个水质监测站投入使用,常态化科学调水活水机制逐步健全,国考、省考断面均达到考核标准。同时,“大手笔”推进生态绿城建设,构筑了以公共绿地、生态廊道、湿地公园为主体的生态屏障,“绿肺版图”不断扩张。

  改革创新勇立潮头

  从诞生之日起,经开区就被注入了改革创新的因子。

  自成立以来,经开区以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为目标,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不断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

  积极发挥省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区优势,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金融资源集聚等方面先行先试。全力加快企业股改上市步伐,不断提升区域经济证券化率,新增上市5家;完成股改企业48家,上市后备企业21家,累计利用资本市场募资98亿。发起设立5支总规模22亿元的市场化产业基金,推动企业完成并购重组21起。发挥积极财政作用,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经开育企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对经开区制造业信贷占比位居全市第一。

  以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深化用地改革,双蓉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横林镇低效用地整合试点完成,雷利电机成为国内首家以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取得不动产证的上市公司,土地集约化经营能力不断提升。

  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改革。2017年10月启动行政审批改革。截至目前,相对集中事项达144项,真正实现“办事不出经开区、一枚印章管审批”。与分散审批相比,相对集中审批实现材料缩减35%以上、人员压缩53%、办理时限减少65%以上。2017年5月启动9大类806项综合执法改革,今年1月,在第一轮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基础上,新增集中行使招投标、教育、商务、科技、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16个方面、2400余项行政处罚权,年内将基本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如今,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要坚持‘高’的发展追求,保持‘质’的发展态势,维持‘量’的发展成果,”顾伟国强调,“保持定力,接续奋斗,奋力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