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发布:“90后”抗疫图鉴
2020/04/28 19:45  新华报业网  

  

  从寒冬到暖春,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生命至上的中国理念,守望相助的中国实践,汇聚成抗击疫情的中国经验。此时此刻,许多“90后”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以英雄的壮举,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了榜样。

  4月28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依托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云技术平台”,继续发布“江苏最美青年抗疫先锋”的先进事迹。“90后”的他们,在抗疫最前线的检验检疫、志愿服务、新闻采访岗位上挥洒着青春热血,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为战胜疫情注入了一股股蓬勃的力量,描绘出一幅幅青春洋溢的“90后”抗疫图鉴。

  医护女志愿者:我给出院患者发奖状

  疫情就是命令!“我报名!”“我熟悉,我来!”铿锵话语,伴随着一幕幕最美逆行。

  南通姑娘于鑫慧,今年24岁,如东县洋口镇闸西村人,是当地一所民营医院的医护人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得知武汉招募医护志愿者,于鑫慧立刻报了名。2月19日,得到当地许可后,她独自一人从南通出发。由于武汉封城,无法直接抵达,一心想要前往一线的她先坐火车、搭出租、蹭救援物资车,辗转多地,原本只要7小时的车程,她整整走了22小时,最终抵达武汉。

  于鑫慧被分配在武昌区瑞安酒店康复隔离点。这家隔离点负责火神山、雷神山两家医院出院患者14天隔离期的护理工作。所有出院患者要经过2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才能顺利从隔离点回家。

  在武汉,于鑫慧目睹了太多共产党员危难时刻的付出与奉献,也更坚定了自己入党的决心。2月底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被江苏省委组织部批准火线入党。3月24日,一场特殊的入党仪式在云端举行,如东县洋口镇闸西村党支部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为远在武汉抗疫一线的于鑫慧举办入党仪式。

  在于鑫慧的精心护理下,120多名出院患者从康复隔离点返回家中。4月14日上午,于鑫慧圆满完成在武汉的志愿服务返回南通。直到这时,她才发现,从小就照顾自己的外婆,在武汉解封那一天也离开了人世。生命最后一刻,祖孙俩都没能见到一面。小于说,“隔离结束后,我最想去看看养了我这么久的外婆,想给外婆磕个头!”

  在武汉55天的时间,于鑫慧付出了真心,也收获了感动,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她说,驰援武汉是这辈子做得最光荣也是最正确的事情。

  民政养老服务队队员:70岁的爷爷喊我“雷阿姨”

  2月18日,江苏省民政厅接民政部通知,组建养老服务支援队驰援武汉市养老机构。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医务科护士雷静,成为驰援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的一名养老服务队队员。

  疫情暴发后,武汉市福利院实行了封院管理。雷静和12名队员接管的,是该福利院的医养结合综合病区,主要任务是对生病的老人进行常规治疗。尽管这和她之前在南京的工作差不多,但因为身处武汉,所有住在这里的老人们,都需要陆续接受核酸检测。一旦有人确诊,就要转到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养老服务队的护理人员工作风险极高。

  病房消杀、巡房,按医嘱送药注射,给老人翻身、擦洗……穿着防护服,这些事做起来都比平时笨拙了很多。不过对雷静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麻烦的是,她患有鼻炎,一旦犯了病,在防护服中鼻涕没法擦拭,只能尽量往回吸,最终鼻涕只能流到自己的嘴巴里。

  雷静说,来到武汉后的第七天,她面临了真正的考验。当时,一位70多岁的褚奶奶因为吞咽困难、无法进食,而插胃管、做鼻饲,是让她摄取营养的唯一办法。但是插胃管,是距离病人最近,也是最容易发生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风险的操作。“我做过胃管插管,有经验,让我来吧。”关键时刻,“90后”的雷静扛起了最危险重担。她戴着手套,拿着细细的胃管,隔着已经有些模糊的护目镜,小心再小心,终于成功完成了这个任务。

  病区的老人们年纪最小的60多岁,最大的90多岁,照顾他们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70多岁的李爷爷,患有肿瘤。一次查房时,雷静发现他情绪很低落。通过交流她得知,李爷爷好几天没擦身子了,很不舒服。雷静和同事赶紧打来温水,帮他擦洗。李爷爷感动地说:“谢谢雷阿姨!”这一声“阿姨”喊得雷静很不好意思,一开始,她还想解释解释;到后来,她也就乐呵呵地答应了!她明白,因为自己穿着防护服、护目镜,老人们根本看不清自己的样子。她更明白,福利院的老人其实就是需要帮助的“老小孩”。27岁的自己能够做到的,就是像“阿姨”一样,让老人在垂暮之年多感受到一些温暖。

  在历时33天的援鄂养老服务工作中,雷静始终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和热爱护理事业的纯真感情,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最终与战友们一起圆满完成援鄂任务。在武汉期间,雷静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被火线纳为“入党积极分子”,展现了江苏民政青年一代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有能力的精神风貌。

  离开前,她捐了5000元,为抗疫阻击战再献上一点自己的力量。这位“90后”护士,用奉献诠释了青春最美的模样。

  国门卫士:为了抗疫,我推迟了婚期!

  2月5日,刘芸良接到紧急增援南京禄口机场海关的任务,他当天就奔赴南京,投身新的防疫工作。2月15日,一架国际航班即将从南京离港,刘芸良对机组人员和乘客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询问,他意外发现,一名机组工作人员曾经飞往过重点疫区。“以我的经验来说,他飞过去以后,很有可能在无意中就接触了当地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谨慎为主,我们绝不能疏漏任何一个细节。”在刘芸良的耐心劝说下,这名机组人员最终与航空公司协调,取消了本次飞行任务。

  严守阵地,刘芸良是铁面无私的检疫员;安抚旅客,他又是贴心备至的阳光男孩。3月25日,一架来自欧洲的航班落地。刘芸良发现,一名40多岁的女乘客带着孩子,情绪焦躁。一番交流后他得知,这名女乘客年前刚带着十多岁的孩子去欧洲读书,费尽周折才买到机票回国,一落地却面临要与孩子分开隔离,她感到非常不安。刘芸良耐心解释,打消了这位乘客的不安情绪,“我告诉她,隔离期间日常生活会有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在隔离中身体有不适也会有医疗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后来她好多了,还和我说回国真好。”

  从2月初至今,刘芸良和同事们一起,在南京禄口机场检疫入境航班31架次,筛查旅客4000多名,牢牢守住了外防输入的“空中国门”。

  刘芸良的未婚妻李玉鸽,是一名外科护士。春节前夕,他们原本准备回山东老家结婚,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定的结婚计划。两人相互理解、并肩抗疫,婚期一推再推。在发布会现场,刘芸良上演了花式“云求婚”,让李玉鸽感动落泪。小情侣约定,疫情结束我们就去领证!

  西班牙语女翻译:战斗在转运一线的“信息猿”

  3月中旬,为了进一步防控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从南京口岸入境前往省内十三个设区市的旅客会由专人专车、转运到当地的隔离点。扬州外办的翻译李悦,疫情期间,变身为口岸转运的信息员,负责前往扬州的乘客转运工作。李悦戏称,自己是转运一线的“信息猿”。

  南京口岸扬州转运组一共有17个工作人员,分三组轮流倒班,负责禄口机场、南京站和南京南站的乘客转运任务。作为信息员的李悦,一个人扛起了对接前后方信息的繁重任务。李悦的工作就是,一旦南京公安在工作群里发出“扬州乘客入境”的时候,她要快速反应,与公安、安检人员比对、核实,把信息报告给转运组,安排人员和车辆以及扬州的接收点,做好对接工作。

  3月19日深夜,李悦接到通知,两名乘客从美国入境禄口机场,目的地是扬州。接到通知后,她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两分钟之内就派出了转运小组。但是由于航班晚点,转运小组多等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在凌晨两点半将两名乘客送上了前往扬州的专车。

  南京口岸的转运任务最早凌晨3点开始,最晚要到深夜2点才能结束。每当转运同志往扬州发车时,李悦才能稍稍喘口气;当天所有航班都结束了才敢睡。航班时间表上的航班不结束,她的大脑就会一直处于临战状态。

  疫情初期,国内医疗物资紧缺。李悦与同事们发挥自己的外事专长,向境外友城、友人搜寻急需的抗疫物资。晚上10点到凌晨3点是国外上班的联系时间,在许多不为人知的深夜,李悦已经不知跟境外友城、友人打过了多少通电话、发过多少封邮件、发过多少微信信息。最终她的努力,为扬州争取到不少抗疫物资。

  随着境外疫情日益严重,李悦工作的重心又放在了帮助外国友城和友人抗击疫情上。李悦说:“全球同此冷暖,我会把我们国内抗疫疫情的一些经验,包括口岸闭环的隔离转运工作和他们沟通分享,希望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李悦的爱人也是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派出所民警,从过年起,就一直在单位值班。李悦到南京口岸工作一周后,3岁的女儿非喊着要看妈妈。一家人在停车场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李悦的“接见”。结果见面还不到五分钟,李悦的电话又响了,新的航班又要落地了。尽管有再多的不舍,李悦还是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把对家人的牵挂放在心里。

  这次抗疫的经历,让李悦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她说,一想到所有的付出,是为了保卫身后深爱的这座城市,一切都值了!

  高能媒体人:记者天生就要到现场

  2月17日,江苏省广电总台网络传播部荔枝特报记者高志鹏从500多名报名者中被选中,成为江苏援湖北前方报道组中最年轻的一员。提到这次经历,高志鹏感到特别幸运:“在总台这么多的报名者当中被选中,我既感到幸运,同时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比喻我的这次武汉之行是迎接人生大考。”

  为了做好抗疫报道,1994年出生的高志鹏作足了准备:摄像机、微单、无人机、Osmo……各类装备全部配齐。到达武汉后,为了向后方传递武汉一线的消息,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以及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江苏医疗队的所有“阵地”他全部跑了个遍,他把自己的采访内容通过“短视频、图文、海报、H5”等融媒体套系,源源不断地向后方进行传递。

  《为啥穿上防护服后几小时不能吃喝上厕所,看来这个全程演示你就明白了!》《江苏援湖北首批医疗队返苏:“以后如有需要,我们仍然义不容辞!”》《暖!江苏医疗队返程收到特殊登机牌,VVIP专座》等3条视频全网点击量均达到了“千万+”,另有多条视频全网点击量也达到了“百万+”。

  记录珍贵画面的同时,高志鹏和搭档们在前线也不断挖掘着感人至深的“暖心故事”。《一个亚丁湾护航,一个武汉抗疫:丈夫打给妻子的“骚扰电话”》用一通“跨洋电话”,讲述了丈夫在亚丁湾护航,妻子在武汉抗疫,两人远隔万里互道平安的亲情故事。《疫情期间的爱情:他们每晚敲墙互道晚安》讲述的则是一对共同来到武汉支援的护士情侣,住在隔壁却因为感控要求不能经常见面,只能每晚“敲墙”互道晚安。这条视频全网点击量“百万+”,同时也被央视、人民网等平台转载。

  3月20日,高志鹏完成在武汉的报道任务,跟随报道组返回南京。32天,高志鹏和报道组用近200篇报道,宣传了抗疫中的江苏作为、江苏担当,也记录了一线的温情与感动。年轻的高志鹏在采访中成长,他说:“将疫情形势的变化还原给公众,将温暖、信心、希望传递给公众,这是记者的责任。”

  青春之美,正是奋斗之美。青年之快乐,正是奉献之快乐。

  穿上战疫“铠甲”,“90后”的他们是国门第一哨的守关人,是患者身边的白衣天使,是那一抹流动的志愿红,也是一往无前的新闻战士……勇敢与坚强、担当与尽责、无畏与无私,“90后”还在继续用奉献和拼搏,描绘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抗疫图鉴。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