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明春疫情如何发展?病毒突变影响疫苗吗?钟南山、陈薇最新分析来了
2020/09/19 10:50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今年冬天或明年春天新冠疫情应该还会继续存在,而且很可能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18日,在中关村论坛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为大会特意录制的视频中这样说。

  钟南山表示,控制传染是今冬明春疫情防控的关键,发现局部地区疫情后,应采取社区层面联防联控、社区全民核酸筛查、追踪密切接触者、隔离核酸阳性的无症状患者等措施。事实证明,这些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同时,尤其要警惕无症状感染者,其在出现症状前后5天传染性最强,病毒载量很高。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有数据显示,全球确诊病例2990多万,死亡病例超过90万。与会专家表示,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只有携起手来,加强合作,才能把疫情控制住。

  >>>>疫苗是解决疫情的根本

  “疫苗是解决疫情的根本。”钟南山说,过去曾经有想法,让人群自然免疫,但这个代价太大了,全球有很多人死亡。最终形成群体免疫,要依靠疫苗,以此保证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

  钟南山表示,回顾中国的疫情阻击战,早期防控非常重要。以6月初北京新发地疫情为例,有兰州大学研究模型表明,如果将公共应急响应级别从三级升级到二级,病人的人数会明显减少,大概是一半;假如没有任何防控措施,预计会有20万人感染;但因为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最终患病人数只有330多人,而且14天即完全控制。

  “疫情还在继续,这对很多国家来讲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疫苗就变得更加重要。而且尤其需要全球各国大合作,大规模接种需要大约1至2年的时间。”钟南山说。

  确实,疫苗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科学武器之一。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有182款候选疫苗正在奋力攻关,其中32款进入临床试验,9款疫苗在进行三期临床研究。“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病原体、没有一个疫苗像新冠这样,能让全世界如此齐心协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人民英雄”陈薇说。

  “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是全球合作抗疫的当务之急。”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在致辞中说。

  作为中关村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今天(9月18日)在京举行。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出席并致辞。摄影/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王志刚表示,在这场抗疫大战中,中国政府始终把国际科技合作摆在重要位置,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行推进五条疫苗研发技术路线,目前已有11款中国研发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款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中国科技界将继续坚持科研和防控一线相结合,继续分享科研成果和抗疫经验,履行将新冠病毒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庄严承诺,为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创新的智慧和力量。”王志刚说。

  >>>>病毒突变对疫苗的影响微乎其微

  在会场,刚刚获得“人民英雄”称号的陈薇院士被大家簇拥着,争相合影。

  说起疫苗,陈薇有着绝对的发言权。由其领衔研制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目前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

  对大家普遍关心的病毒突变是否会影响疫苗效果这个问题,陈薇介绍,全球数据库中有超过10万条的病毒基因组序列,高质量的有6万余条,采样来自6个大洲超过105个国家。国内外疫苗制备都需要关注病毒序列中S型中段,当前病毒变异的位点是D614G,属于单点的氨基酸突变,这个位点位于B抗原细胞区,根据同源建模,该突变对该区结构影响很小。同时,D614G与受体结合域(RBD)的距离相对较远,对抗原性影响有限。因此,这个突变对疫苗的影响很小,微乎其微。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优缺点,大家应当客观看待疫苗研发消息。”陈薇说。就此前有疫苗受试者出现发热问题,陈薇表示,这都是疫苗正常的免疫反应,而且48小时这些症状就自行缓解了。俄罗斯疫苗三期临床结果显示,其发热率是百分之百。

  陈薇坦言,5月22日她们发表第一份报告时,受到很大的压力,说疫苗副作用大,发热率很高等。后来发现,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国内外发热标准不一致所致。目前在国外三十八度以上才算发热,但国内三十七度三就算发热,如果以国外三十八度为标准,目标发热率只有百分之四点八。“临床试验就像飞机试飞一样,发现问题不可怕。这样才能在大规模应用的时候,知道问题出在哪儿,该怎么处置。”陈薇说。

  “疫苗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走,希望媒体在报道疫苗时能够更加科学,谨慎解读,让疫苗研发有更好的舆论环境。”陈薇呼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全世界那么多科学家都在做同一个事情,科学家们正在拼尽全力,好的环境才能促使全球疫苗研发工作更好地向前走,从而真正地控制疫情。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