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无碍环境彰显有爱社会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已闭幕,赛事筹办过程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备受关注。约1100个无障碍床位、轮椅就餐区、拓宽延长的领奖台,向残疾人运动员散发融融暖意;“听声辨位”的无障碍洗手间、低位按键扶手、无障碍座席,为残疾人观赛者带来满满善意。暖心到细节的无障碍环境,体现了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开放和包容,以“无碍”彰显有爱。

我国约有8500万残疾人。完善全社会的无障碍设施,打造无障碍环境,既是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举措,也是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题中之义。

无障碍设施建设要重视用户体验,提升用户参与度。与普通基础设施相比,建设无障碍设施对专业性、精准性要求更高。将残障人士的意见引入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全过程,能有效提升设施效能。建设前,应广泛征集残疾人诉求,有的放矢开展设计工作;建设中,向残联等专业组织征询意见建议,邀请广大残障人士体验试用,提出改进建议;投入使用后,也要畅通意见反馈渠道,优化后期服务。

无障碍设施建设应兼顾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残障人士的需求。手语解说、手语主播为听障和语言障碍人士及时传递有效信息;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盲文按键,为视障人士亮起明灯;无障碍直梯、轮椅坡道,为肢体障碍人士扫清路障。无障碍设施建设还应贯穿全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的残疾人需求各有不同,尤其要重视青少年残疾人活动场所建设,为青少年残疾人享受公平教育、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无障碍设施要建设好,更要利用好、维护好。建设无障碍设施不是简单解决增量,而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有用的动态过程。盲道堆放杂物、无障碍停车场被占用等,看似小事,实则是影响残障人士安全的大隐患。在投入使用后,要持续关注设施使用状况,保障无障碍设施发挥应有作用。

无障碍信息交流与社会服务不应忽视。打造无障碍环境,不仅要着眼于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还应延伸至金融、文旅、教育等领域。随着互联网等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广泛运用,帮助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参与数字生活也是重要课题。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科技企业,也应针对残疾人推出无障碍应用与设备。用全社会的关爱,让残疾人更充分、便捷地享受社会生活。

 

责编:陆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