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一周热点 > 正文
江苏金融这一周|政策引导+产品创新 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新华日报财经讯 本周(3月18日—3月24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国新办3月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都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人民银行还将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不断提升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需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金融助推科技创新上,江苏日前出台科创企业首贷贴息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破解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企业加快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日,南京新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该政策,通过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服务平台发起线上申请,江苏银行南京分行当天审批通过,企业获得100万元“苏科贷”信用贷款,首贷贴息力度达到年化1%,缓解了公司发展的资金压力,这也是全省首笔科技创新企业首贷贴息贷款落地。

  为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成效。近日,盐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提升科创金融供给能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提升科创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方面,《通知》提到,有效利用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动产抵押品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探索科技型企业数字资产在融资服务中的运用,提升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能力。探索建设数据交易中心、数据资源交易平台等载体,开展资产数字化、数字资产交易等方面工作,推进数据要素资产化进程。

  扬州强化金融赋能民营经济发展。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扬州市分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扬州监管分局、扬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出台《关于优化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包含6方面24项举措。其中,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制定年度任务目标、单列信贷计划、开辟绿色通道、完善绩效考核等,扩大民营企业融资。组织开展集中走访活动,推动各金融机构实现走访总量逾1万户,私人控股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民营主体占比超8成。推动做好首贷、信用贷、续贷工作。针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交易场景和融资需求等特点,持续推进信贷产品创新。力争2024年末,全市民营类贷款(私人控股企业与个人经营性贷款)贷款余额超2500亿元。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创新公司债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支持力度。近日,全国首单专项用于集成电路的长三角一体化债券、常州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陆续发行。其中,长三角一体化债券于3月18日发行,由无锡产业集团在上交所发行,发行规模6.8亿元,期限5年,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华虹无锡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服务于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发展。

  常州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由常州经开区发行,是专精特新知识产权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首期发行1亿元、期限1年,票面利率2.54%。据悉,该产品选取了11家“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入池企业”,以60项专利为基础资产提供质押,通过专利权许可方式形成预期收益现金流,每家企业可获得450万至138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融资款项。

  在知识产权服务上,宿于3月20日“知识产权+金融”高质量服务企业上市专项活动。会上,宿迁市知识产权局分别与中国银行宿迁分行、江苏银行宿迁分行、南京银行宿迁分行、人保财险宿迁市分公司进行知识产权金融、保险合作签约。

  江苏资本市场也在本周迎来两位新成员。3月20日,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荃信生物”)登陆香港联交所,首发募资2.16亿元,成为港股“自免(自身免疫)第一股”。这也是泰州的第2家H股上市公司、第28家上市公司。据悉,荃信生物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生物疗法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的药物管线及商业级规模的生产能力。公司现已形成涵盖多个创新品种的产品管线,覆盖皮肤、风湿、呼吸、消化四大领域,在管线储备、研发进度、产品力和商业化进展等方面均具领先优势。

  同日,星德胜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星德胜”,证券代码:603344)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星德胜成立于2004年,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微特电机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以吸尘器为代表的清洁电器领域。该公司是国内较早步入专业吸尘器微特电机行业的企业之一,目前已成长为吸尘器微特电机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已达67家,其中A股46家、上交所28家。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孕育新质生产力,智能制造是重要一环。3月20日,全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推进会在南通召开。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明确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步伐;要推进智能化改造,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加强软件集成化应用,打造一批标杆示范;要深化网络化联接,全方位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化协同,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钰

责编:张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