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我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着力治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城市病”,强化城市规划引领,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创新之城、开放之都、智慧之城、韧性城市,在大江南北竞相涌现,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和勃勃生机。面向未来,我们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对城市生活的期待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有“住有所居”的基本保障,更渴望拥有安全、舒适、便捷、绿色且富有文化底蕴的居住与生活环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仅是城市空间的再造,更是城市功能的重塑、生活品质的跃升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从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到布局综合管廊实现管线智慧运维;从推广抗震节能建筑筑牢生命防线,到构建“平急两用”设施提升应急能力……要从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完善、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安全发展基础巩固、服务效能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经济业态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以及风貌特色彰显等多个维度,构建起一个系统全面且层次分明的城市更新工作框架,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之城”。

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生于斯,长于斯,人民群众是城市建设的创造主体,更是城市建设成果的“阅卷人”。一方面,要稳妥推进危险住房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功能,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提高城市的宜居性、美观度和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要借助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积极推进“技术赋能空间”,构建城市“感知神经”,不断推动城市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从“城市大脑”让城市更加智慧,到政务服务平台“高效办成一件事”,技术驱动城市建设提速、治理效能跃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当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浸润着人文关怀,每处更新都闪耀着创新智慧,我们就能在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交响乐中,谱写出属于新时代的城市华章。(佘翔 丁铁)

责编:陈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