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时隔近40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重现江苏

交汇点讯 时隔近40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重现江苏!

今年9月,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启动了第二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调查团队谢雪婷、盘诗言在开展冬季鸟类调查期间,于11月11日在连云港赣榆区临洪河口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

大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大鸨的体重最重可达17公斤,雄性大鸨体长115cm,高90—105cm,体重5.8—18公斤,雌鸨体长90cm,高75—85cm,体重3.3—5.3公斤,是雌雄体型和体重差别最显著的鸟类之一,也是地球上最重的飞行鸟类之一。大鸨有2个亚种,种群规模估算为2.96万—3.3万只成年鸟,指名亚种分布在中亚、欧洲和非洲;普通亚种繁殖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松嫩平原以及吉林省西部,越冬于华北平原的农田区域,目前的普通亚种种群数量不到2000只。据以往的记录,大鸨在江淮、黄淮等地都有越冬群体。但近10年来的研究数据显示,大鸨的越冬地已经萎缩到了黄河流域的局部地区。

经核实,上世纪80年代大鸨曾在江苏省洪泽湖有稳定种群, 1987年洪泽湖记录大鸨100余只,栖息在人烟稀少的麦田、荒草地、开阔的河漫滩、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湖滩周围和草洲一带,但之后再无公开准确记录。基于长期无记录,《江苏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江苏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二批)》《江苏省陆栖脊椎动物名录(2024)》等名录均未将大鸨列入其中。随着江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全省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曾经消失的物种重现江苏,如全省第一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记录到的豹猫、伪虎鲸等。大鸨这位与我们阔别近40年的朋友也终于在第二轮本底调查期间回归江苏!

江苏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近年来在长江沿岸、沿海湿地、江河湖荡、低山丘陵等流域海域区域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有串珠成链的“生态岛”,有渔鸥翔集的美丽海湾,有和谐共生的幸福河湖。连云港作为首批开展第二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市域,本次越冬水鸟调查已经记录到东方白鹳、白鹤、遗鸥、白琵鹭、小天鹅、花脸鸭等一大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而大鸨在连云港沿海的重现,更是连云港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一次生动展示。

曾经的大鸨与人们关系很近,《诗经,鸨羽》中有“肃肃鸨羽,集于苞棘;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的诗句,描述大鸨在栎树、酸枣丛以及桑树丛中肃肃地抖动翅膀的样子。江苏曾是大鸨重要的越冬地,期待看到更多大鸨回归曾经的家园!

白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遗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白琵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小天鹅(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花脸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南大环规院谢雪婷、盘诗言供图

责编:王建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