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常州 > 要闻 > 正文
减税394亿元!总理在常州“站谈”的这项税收新政落地了
2021/11/09 21:06  新华报业网  王建朋  

  11月9日,江苏省税务局正式发布数据,今年结构性减税中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首个预缴期结束,全省共4.95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减税394亿元,户数和金额全国领先。其中3.15万户制造企业按100%加计扣除,减税321.75亿元,新增减税80亿元!

  3月25日,就在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实施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后一天,李克强总理便来到常州考察,与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当地企业负责人就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站谈”。如此紧凑的节奏和密集部署,足见总理对这一政策之重视、落实之关切。作为制造业大省,这项惠企政策给江苏企业带来了哪些利好?又对推动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起到了怎样的杠杆撬动作用?连日来,记者回访常州“站谈”企业,并在全省多地展开调研。

  不负嘱托勇敢立在潮头

  “不仅要永恒立起来,而且要勇敢立在潮头。不光有恒心,更要做成恒业。”10月27日,记者来到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入口位置,李克强总理的殷殷嘱托格外显眼,一旁的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催人奋进。

  “一直以来,技术研发都是液压系统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堵点之一。因此,研发至上,一直是恒立流淌在血液里的企业基因。”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彭玫告诉记者,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激励,今年他们已经在新产品开发上加大研发投入,并新建成两条研发生产线。

  采访中,彭玫细细算了一笔账:企业研发费用2020年较2019年增长30%,而今年又有攀升,较去年增长50%,投入超过4.5亿元。一进入10月份,先前得知的政策好预期也很快得以兑现,在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首轮申报中,前三季度共获得7000万元的税收优惠。“今年预计销售收入能达到90亿元,往更长远看,未来3至5年内,还将新增30亿元,而这些,都是由新产品研发带来的增长点。”

  “新政策给了我们比黄金更珍贵的信心,现金流的释放更使我们敢于拓宽研发领域,为未来发展打下根基。”彭玫说,接下来,企业还有件“大事”必须要做:新建一个研发楼。

  提起企业当前的研发环境,彭玫用了一个字来形容——“朴实”,“不怕你们笑话,我们连个像样的展厅都没有。”彭玫说,“尽管研发力量不弱,但是目前我们的研发人员散落在各个区域,尚不能形成闭环合力,因此,新建研发楼整合研发资源成为一个必选项。”

  盼望着、期待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首轮申报迎来落地。“总理寄语给了我们勇敢立在潮头的信心,真金白银的税费优惠助推企业发展更上一级台阶。”这是“站谈”企业家们的共同心声。税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十二家“站谈”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共12.43亿元。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数百万元政策‘大红包’落袋,相当于支持我们免费上了一个新研发项目。”

  一“税”激活万企“兴”

  装卸、搬运、信息调度、发货……10月29日,在苏州吴江,行业龙头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物流基地一片繁忙,今年以来,企业5G产品订单量增长速度让副总经理轩传吴吃了一惊,但他更清楚: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企业核心技术的支撑。“以超低损耗光纤为例,这款用于5G建设的‘拳头产品’,是通过自主创新攻克30余项关键技术,才得以突破超低损耗光纤核心长期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瓶颈。”

  “科技创新这一路上‘披荆斩棘’并不容易,不得不说,税收优惠政策真真切切减少了研发资金压力。”轩传吴直言,“在5G发展领域现阶段是抢抓期,谁能率先在‘5G+工业互联网’关键领域布局,谁就能掌握未来该领域的话语权。今年1-9月公司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近亿元,这是一把让我们开启更多关键项目大门的‘金钥匙’。”

  前几日,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京华号”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闪耀全场,这让1000公里外、位于南京浦口的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兴奋不已,难掩自豪之情。

  在中国铁建“十大品牌”中,大盾构品牌位列其首。大盾构公司财务资产部部长杜助军介绍,在北京东六环项目“京华号”盾构机上得以应用的超大直径盾构同步注双液浆技术,历经三年研发,经专家组研讨认定,实践效果显著,科技含量高,属国内首次,填补了我国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的空白。

  “只有掌握最核心的技术,才能不被人‘卡住脖子’。”这是杜助军今年3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11月初再次采访时,他说,得益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激励,今年以来,公司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开展一系列科研技术攻关步伐明显加快。“在浦口区税务部门辅导下,得知全年预计可享受加计扣除1.8亿元,我们决定进一步扩大投资,经过多方选址,已经初步计划在南通建设再制造基地,预计投资6亿元。目前再制造基地委员会已经成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四两拨万斤”撬动创新杠杆

  “你们投得越多,税收抵扣越多……我们就是要通过税收优惠、市场化的办法,公平普惠地撬动企业和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不光要四两拨千斤……”

  “还要四两拨万斤!”

  ……

  3月25日的企业“站谈”,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而背后释放出来的政策“春风”,却继续吹进了江苏大地一家又一家制造车间。

  “成功了!”7月27日,业内首台智能化流体装卸臂,经过多次自动微调,精准快速对接输油臂,首次实现输油臂自主学习、智能避障、自动对接等功能,让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厂区内热闹起来。在公司总经理单继强眼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其带来的资金流,给这个新技术项目研发最紧要关头加上了“润滑剂”。

  这段时间,科创板也“热闹”起来。先是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26日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紧接着第二天,苏州新锐合金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也“上新”科创板。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Wind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科创板共有126家成功IPO,其中,我省以23家数量列首位。“不可否认,无论是增添发展信心还是提供真金白银的减免预期,‘江苏板块’表现最为亮眼,都离不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的助力。”省社科院政策研究所所长张春龙分析指出,新政给企业带来一个明显信号:越是愿意在研发费用上高投入,其受益就越显著。

  科创板登陆锣声一响,意味着企业研发投入将成为一种常态。如此一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所带来的减免优惠对其缓解现金流压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张春龙认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频频升级、不打折扣落地,给全省广大制造企业吃下了“定心丸”,让他们敢于在研发上投入,提升制造水平、带来核心要素突破,最终以实现“江苏制造”登高望远。“这才是四两拨千斤、拨万斤,撬动创新杠杆的关键所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