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淮安 > 要闻 > 正文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丨淮安:向着中心城市复兴梦想勇毅前行
2021/11/21 07:42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淮安寄予厚望——“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2020年年底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淮安要拿出‘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眼界和气度,抓住区域条件显著改善的机遇,把总理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

  潮起江淮,气象万千。当前,淮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和省委期望,以市第八次党代会确立的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勇担使命、创新实干,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开新局,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项目为王

  挺起产业发展脊梁

  抓项目就是稳增长,就是抓机遇。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面对枢纽战略地位初现、台资高地优势凸显、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淮安将精准破题的思路定在重特大项目攻坚上。

  今年2月26日,淮安召开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定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工作导向,坚持以项目论能力、以项目论作风、以项目论实绩。

  拉练晒实绩,点评增干劲。3月31日、7月26日,淮安市委、市政府先后举办两次重特大产业项目攻坚拉练活动,集中展示最直观的进度,促进各县区园区加压奋进,迅速投身招商引资主战场,共同打好重特大项目攻坚主动仗。

  重大产业项目攻坚,培育壮大“333”现代产业集群是重点。淮安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若干措施》《淮安市政府重点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年初印发《淮安市2021年利用外资工作要点》,提出瞄准“333”主导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建链、补链、强链精准对接目标企业。

  项目为王,实干为先。今年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开展精准招商活动,聚焦招商引资头号工程,持续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围绕百亿企业培育行动方案要求,市领导带头走访调研服务挂钩培育企业(项目),上门解决困难、问题,推动企业补链强链,全面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

  咬定目标、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6月9日至10日,中国·淮安首届淮河华商大会成功举办,37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投资金额达280亿元,40余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10月28日至30日,第四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举行,75个项目签约,协议总投资807亿元;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台华新材料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南高齿风电淮安扩产项目等相继落户……淮安“招”来了项目投资建设的新动能,“掀”起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高潮。

  淮安港

  亲商爱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10月下旬,金湖县南高齿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几百名施工人员和近百台的大型机械争分夺秒地推进工程进度。南高齿(淮安)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总监陈勇告诉记者,工地现场有400人,满员到勤,满负荷施工。“春节前主体工程完工,预计明年6月份正式投产。”陈勇说,是淮安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给了他们信心和底气。

  时间回溯至今年4月12日,中国传动执行董事胡曰明第一次踏上金湖这片土地考察,就被淮安的诚恳态度和高效服务所打动,从项目洽谈到落地,仅仅54天!淮安以不懈努力推动南高齿项目落地,赢得了这场与时间和机遇的赛跑。

  在营商环境打造上,淮安一直有着101%服务的良好口碑。淮安在全省率先探索营商服务精细化、运行监测实时化和风险监管精准化,经济网格化智能应用平台已经投入运行,实现企业需求和诉求“一网运转”。定期举办的“党政亲商会”形成品牌,政务环境指标位列全省区域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估第一位。

  在淮安,优化营商环境既有正面激励,也有“动真格”的负向问责。针对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淮安市委、市政府创新制定了《违反营商环境“十个严禁”问责办法(试行)》,对履职不到位、政务不诚信、改革不进取、服务不及时、遇事不担当等行为及时深入督查,今年已对两批次14家责任单位给予“黄牌警告”。

  淮安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一批含金量高、成长潜力大的新兴产业企业加速崛起,投资者权益得到更加有效保护,更多市场主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招才引智

  最高礼遇致敬人才

  淮安地处江苏北部,产业对人才的承载能力偏弱,如何有效应对苏南、上海等地对人才的“虹吸效应”,极致化发挥比较优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

  今年以来,淮安逐渐明确全市人才工作路径:将人才资源视为“第一资源”,同步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从“输血强身”到“造血强身”,把淮安打造成为汇聚才智、成就梦想的热土。

  方向明,谋事专。5月底,淮安在上海举办中国·淮安(上海)城市推介暨经贸合作洽谈会,启动系列招才引智活动。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进行城市主旨推介,宣传人才政策,接连拜访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高校,推进校地合作,完善产学研体系,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此外,还举办了淮安市(上海)科技人才·乡贤恳谈会,各县区在沪集中开展招才引智,为淮安发展聚智聚力。

  人才聚则产业强,产业强则郡县兴。今年5月,淮安重磅发布《“淮安市333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方案(试行)》,将“333产业人才”作为主攻方向,简化人才评审认定机制,大幅提升资助项目数量与资助力度,撬动全市人才投入增长10倍以上。这也被认为是淮安有史以来含金量最足、诚意度最高的人才“英雄帖”。

  以城市的名义向人才发出“爱您”告白。淮安将每年的9月20日设为“淮安人才日”,并在今年5月20日、9月29日分别举办大学生集体毕业典礼、集体开学典礼,引导更多学子留淮逐梦。同样在今年, 首届淮安“创新创业大赛”顺利启动,“招才引智”百日竞赛如火如荼,“淮上英才卡”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宽、提档升级。

  奋进“十四五”,淮安明确人才集聚目标:至2025年,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50个、领军人才500名,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15万人,为淮安“333产业”发展和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筑牢产业和人才基础。

  运河风景

  共筑生态

  “百里画廊”焕发光彩

  11月10日,以无人机视角在淮安市淮安区运东船闸上方俯瞰,运河两岸郁郁葱葱,汇行广场绿化景观错落有致。曾经满地垃圾的水中半岛,如今变成风光旖旎的特色游园。

  淮安在环境综合整治上做“减法”,在绿化景观提升上做“加法”,推动运河沿岸景观效果全面提升。今年以来,淮安市认真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部署要求,以建设江苏“美丽中轴”为引领,加快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系统推进文化保护传承、生态环境修复、岸线景观塑造、绿色航运建设,协同推进一二三产发展,统筹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充分展现“运河之都”时代魅力。

  在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中,一批重点项目绽放光彩: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山阳湖示范段正式建成,一条活力型、生态型、人文型滨水廊道已见雏形;中国水工科技馆项目汇聚世界水工科技智慧,打造独具淮安特色的大运河文化IP,完成项目立项和展陈、建筑设计方案及现场试桩;大运河文旅发展基金投资项目路演活动成功举办,9个项目签约。

  当前,淮安正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举措,让大运河淮安段从“地理空间”跃升为“文化空间”,持续放大淮安运河影响力、知名度,努力再现“运河之都”盛景。

  从千年荣光中走来,那份中心城市的历史荣耀和复兴梦想始终激荡在一代代淮安人心中。淮安正高举旗帜,阔步前行,奋力开创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

  管伟法 程刚 王昊 供图

  □ 通讯员 叶列 王武 姜桂忠 本报记者 蔡志明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