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苏社科理论专家谈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体会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2022/10/19 07:58  新华报业网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王明生(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理解这一重要论断,要做到三点:首先,我们党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掌握其本质和内涵。其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实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来,落实到研究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实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实用主义,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清本质与现象、主流与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使提出的观点、作出的结论客观、准确、经得起检验。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李立峰(江苏省委党校校务委员、教授)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真正将思想的伟力转化为实践的力量。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必须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用大历史观和战略思维聚焦深化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让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不断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黄明理(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任何一种理论,只有与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这个国家的优秀文化贯通融合,才能在实践中展现思想伟力,指导推动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走向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在未来的征程中,坚持理论创新,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田芝健(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只有增强问题意识,着眼解决新时代的实际问题,才能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同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王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以其宽广的历史视野、深邃的理论思考和生动的社会实践,大大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历史进阶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胡立法(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现在起,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迈向伟大征程,实现伟大目标,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陈立民 整理)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