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东时评|点“虫”成金启示了啥
2022/11/15 20:20  新华报业网  

  连云港市灌云县是著名的大豆之乡,也是全国最大的豆丹交易集散地。如今,当地推广“大豆—豆丹”高效综合种养技术,也就是,种植一季夏大豆,放养一定密度的豆丹卵,获得适宜的豆丹产量,还能让大豆不减产,实现了从“种豆得豆”到“豆虫双收”的转变。

  一方水土生一方物产,一方物产育一方人。就拿豆丹来说,其以大豆等农作物叶子为食,一度被视为害虫。而在灌云,豆丹却是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成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品。当地已形成一条包括育种、养殖、销售、加工、餐饮等多个环节的豆丹“一条龙”产业链,年销售额近10亿元,带动数万人就业,小豆丹成了富民大产业。从昔日的“害虫”到如今的致富“黄金虫”,点“虫”成金启示我们,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要有市场意识,要有科技支撑。市场需要什么,就种植什么,方能找到让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种豆得豆”到“豆虫双收”,要向科技要答案。从“杂交水稻”到“藕虾共养”“稻虾共生”,再到“大豆—豆丹”高效综合种养,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如何培育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怎样优化种植方式,能否利用网络更好打开销量……围绕产业所需,以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全流程改造,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彰显科技的智慧。科技赋能正推动农产品实现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促使更多农民搭上增收致富的科技快车。

  农业技术创新关键需要懂技术的人。正如豆丹的规模化养殖,是豆丹养殖的“土专家”和高校“外援”专家们合力攻坚的结果。发展现代农业不仅需要科研人员,还需要有技术专家跟踪指导,把科研创新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更多农民愿意用、学会用。不仅需要专家外援,还要培育更多“土专家”“新农人”,才能合力让新品种、新农艺落地生根。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江苏是农业大省,各地因地制宜,布局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项目。要想实现更多从“种豆得豆”到“豆虫双收”的转变,需要各地依托资源优势,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聚力推进科技创新应用,让更多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滋润沃野田畴,让一粒粒科技创新的种子结出农业发展的累累硕果,让更多“农把式”挑起“金扁担”。(杨丽)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