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靠制造业走向未来!打造重要增长极,南通锚定最大爆点
2023/01/30 20:36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南通将重点向哪里发力?1月30日召开的南通制造业发展大会给出答案——将把做大做强制造业作为最强拉动力、最大爆发点,能快则快发展、全力做大总量、持续做优质量。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南通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在极不容易的年份创造了极为难得的业绩,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万亿元、同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2%。细析南通经济动能,可以发现,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大、拉动效应越来越明显,2020年、2021年、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该市GDP比重分别为36.9%、37.8%、38.4%。去年,南通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2个制造业集群入围“国家队”,新增江苏独角兽企业2家、实现零的突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5万亿元、增长8.9%;制造业入库税金同口径增长7.3%、增速全省第三。

  “南通靠制造业起家,也必将靠制造业走向未来。”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新明分析,“十四五”时期是南通调整经济结构、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在这个极为关键的当口,必须深刻认识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走好建设制造业强市的新征程。

  机遇一词,在会上被多次提起。2022年,南通大港口、大机场、大通道建设全方位突破,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南通新机场前期工作全面提速,历史性实现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4条过江通道同年开工,已然站上跨越发展的“风口”。“但机遇往往稍纵即逝、不会凭空转化,抓住了‘风口’就能‘扶摇直上’,抓不住就会变成‘一阵风’吹走。”吴新明提醒,必须坚决破除机遇疲劳、优势疲劳,积极承接上海、苏南的制造业转移,以项目快落地、制造业大发展促进机遇转化,真正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胜势。

  据介绍,南通从去年起实施产业倍增三年行动,力争到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两万亿元。2023年是“三年行动”的承上启下之年,交汇点记者注意到,南通已锚定目标,力争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9%,规上工业企业突破800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5%以上。

  推动制造业发展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南通明确“四个坚持”路线图:

  ——坚持项目为王,跑出招引建设“加速度”。全面推进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发展、南通港国际货运发展、南通机场航空货运发展、生活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企业总部南通基地招引建设等“五大行动”,深度参与共建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深度研究产业转移趋势、制造业发展规律,确保全年招引来自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产业项目120个以上、招引企业总部南通基地30个以上。

  ——坚持量质为重,下活集群发展“一盘棋”。以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纺织2个国家级制造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持、规划布局和配套服务,推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向世界级水平迈进。以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构建实施好“232”工程(创新联合体、稳定配套联合体,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智赋能机制、供需精准对接的融资服务机制、“高精尖缺”人才引培机制,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政策保障支撑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全生态体系全面跃升,力争到2025年五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超1.2万亿元。

  ——坚持转型为要,点燃动能转换“强引擎”。加快构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为标杆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依托船舶海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起点高、实力强、机制活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坚定不移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积极推广中央工厂、协同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打响“工业互联网看南通”的品牌,全年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2000个。

  ——坚持环境为金,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全力打造“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用一流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去年,南通各级领导干部走访了9300余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诉求超6200个,今年将进一步发挥好挂钩服务专班作用,以规上企业为重点,深入一线调研会诊,聚焦政策落地的“堵点”,瞄准企业发展的“痛点”,通过完善快速协调机制处置,确保“政策直达、回应及时、服务精准”。

  “全面推动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让制造业当家名副其实、底气十足。”吴新明说,坚定不移走好产业立市、制造业强市之路,将持续推进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聚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注入强劲动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超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