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南京赏梅的历史,你知道吗?
2023/02/13 21:45  新华报业网  

  2月13日,第二十八届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南京是从哪个朝代开始赏梅的呢?留下了哪些经典赏梅诗词?

  南京梅花山迎来最佳观赏期。 方东旭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六朝:皇宫、王公园林、私人居住都已种梅

  在中国,梅花栽植历史已有3000多年。南京人开始种植梅花、观赏梅花,则始于六朝。

  由程杰著的《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一书中认为,六朝时园林建设蔚然成风。在建康,南朝皇家苑囿华林园、乐游苑、上林苑、新林苑、芳乐苑、建兴苑、王游苑、芳林苑等,私家园林如王导西园、谢安园、司马道子园等都盛极一时。江南园林多营筑山水景观,列植花草果木。梅花正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题材,从南朝诗歌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何逊《咏早梅诗》:“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兔园本来为汉代梁孝王所建,这里借指梁代建安王萧伟建的芳林苑。何逊深得萧伟的信任,日与游宴,不离左右。此诗描绘出了一幅凌寒独放的早梅图。却月观、凌风台是其中新增的两座建筑,从何逊诗中可见,建筑周围有梅树环植。

  此外,梁朝的萧纲《梅花赋》:“层城之宫,灵苑之中,奇木万品,庶草千丛。……梅花特早,偏能识春。……向玉阶而结采,拂网户而低枝。”陈叔宝《梅花落二首》:“春砌落芳梅,飘零上凤台。拂妆疑粉散,逐溜似萍开。映日花光动,迎风香气来。佳人早插髻,试立且徘徊。”所写都皇宫、王公园林的景象。

  鲍照《梅花落》:“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苏子卿《梅花落》:“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未开。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所描写的应当是私人居处所植之梅。

  南朝诗歌中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民众游春赏梅的情景。《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春歌》:“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这是东晋、刘宋之际的乐府民歌,所咏可以说是乡村之景,从中不难感受到江南地区梅树遍布的景象。江总的诗《梅花落》“满酌金卮催玉柱,落梅树下宜歌舞”,展示了建康梅花盛开时节京城士女花下歌酒纵游的情形。

  游人拍摄梅花。 苏阳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唐至清代:玄武湖、紫金山赏梅已盛行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在《寻访南京梅花山的故事》一文中列举了多篇与梅花山相关的诗词。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初春,李白游金陵新林浦为风浪所阻,怀念友人,有感而作的《新林浦阻风寄友人》中写道:“昨日北湖梅,初开未满枝(另一版本为:开花已熟枝);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

  新林浦,又名新林港,故址大约在今西善桥,而诗中的“北湖”便是今日的玄武湖了。说明到玄武湖赏梅已盛行了。

  到北宋,诗人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但他前后有20年左右时间生活在南京,他写的《梅花》诗可谓家喻户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王安石被罢相后退居钟山所作。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指品格高贵,是以花喻人。

  南宋辛弃疾写有《游蒋山呈叶丞相》词,其中有两句:“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辛弃疾第二次在建康做官。叶衡也是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辛弃疾回忆了与叶衡当时一起在钟山上踏雪寻梅的经历,“梅”象征着清高,傲岸的人格,说明了两人的志同道合。

  到了明代,南京的赏梅胜地在紫金山一带,但并不是现代的梅花山,而是位于紫金山东麓灵谷寺东南的一个名叫“梅花坞”的地方。

  明国子监祭酒冯梦桢在《灵谷寺探梅记》中记载“越灵谷而东二里许,北行百步,达梅花下。”“梅花之盛,无如灵谷坞中,尽一坞皆梅花,参差错落不下千株……”

  明代诗人焦竑是南京的状元,写有一首《灵谷寺梅花坞》诗:“山下几家茅屋,村中千树梅花;籍草持壶燕枕,隔林敲石煎茶。”边赏梅花,边拿着茶壶喝茶。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顾炎武,在《肇域志》里的《梅花坞》中写道:“在(灵谷)寺前东南,春来香雪万株”。从“千树梅花”到“香雪万株”,说明明孝陵一带就已经有大片的梅花了,而且已成赏梅胜地。

  清代以后,梅花坞渐渐消失,仅存地名。清代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说:“江宁(南京)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这里面的“龙蟠”指的是龙蟠里一带,说明不仅是紫金山一带,今清凉山附近也已种大量梅花,而且南京植梅摆在邓尉、西溪之上,可见清代植梅之盛。

  除了紫金山,玄武湖同样是赏梅胜地。

  “新洲昨夜梅花发,暗香偏逐诗人来”,这是明正德年间曾任户部左侍郎储巏《过玄武湖》的诗句;“孤枕梦中家渺渺,寒梅枝上月娟娟”,是明成化年间南京户部郎中张贲《湖中即事》的诗句……

  南京梅花山的梅花陆续绽放。 刘建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近现代:梅花山成为广大游人赏梅胜地

  如今的南京梅花山与上海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和武汉东湖梅园并称中国四大梅园,居四大梅园之首,有“天下第一梅山”之誉。

  梅花山原是三国吴大帝孙权的葬地,称为孙陵岗。据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副处长王广勇介绍,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后,当时的人就在孙陵岗建了一个总理陵园的植物园蔷薇花木区,开始在山上山下遍植梅花。

  1944年,大汉奸汪精卫死于日本后,尸体运回南京葬于此山,孙陵岗正式改名为梅花山。抗日胜利后,何应钦派人炸墓开棺,平掉墓地。1947年春,陵园在此建亭,名“观梅轩”,上有一联:“天阙远瞻鸣鹤舞,孝陵回望伏龙眠”。

  1949年5月,中山陵园由南京人民政府办公厅代管,8月1日成立“中山陵园管理处”作为管理机构。1958年以后,中山陵园管理处在梅花山,开辟了一百多亩荒山,大量栽植了猩猩红、骨里红等珍贵品种。1992年以来,中山陵园管理处又在梅花山东侧开辟了一座新梅园。新梅园是梅花山的延续,又是自成一体的自然山水型梅花专类园。南京自1996年始,每年的春季都举办南京国际梅花节。繁花满山,一片香海,前来探梅、赏梅者多达几十万人。

  南京除梅花山之外,玄武湖、雨花台梅岗、古林公园、中山植物园、瞻园、傅家边十里梅林等处也是赏梅盛地。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清香在鼻尖萦绕,在梅花盛开的日子来感受初春的美好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