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提案建议诞生记丨李鸿彬:加快建立健全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中国模式”
2023/03/08 16:22  新华报业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靠个别学校、个别地区的零星探索。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处主任、物理教师李鸿彬建议,加快建立健全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中国模式”。

  当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已初步形成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体系,如珠峰计划、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等,全国部分地区和学校也正积极开展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作为教育行业代表,李鸿彬近年持续关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多个相关的建议。在他看来,虽然有这些积极实践探索,但现实对拔尖创新人才需求之急切与拔尖创新人才教育供给的矛盾仍相当突出,对拔尖创新人才系统的、长期的培养经验的梳理和规律探索仍然缺乏。此外,部分地区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有了一定的创新,但力度不够,仍有诸多的政策与观念对于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与培养有制约作用,需进一步理顺与突破。

  “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必须加快构建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体系,加快建立健全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中国标准、中国方案。”李鸿彬表示,拔尖人才培养贵“早”,因此要面向全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的实践探索,并建立层层选拔、集中培养的有效机制。同时,鉴于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都富有较强的个性化与独特性,李鸿彬建议,为他们的茁壮成长建立良好通道,给予相应政策,打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贯通培养渠道,破除升学过程中有关学区、学段、学制等诸多障碍。另外,要高度重视拔尖创新后备人才“锻长板”和“补短板”的关系,对他们的兴趣与特长,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挖掘潜能,助推最大可能的发展。

  启智增慧更要培根铸魂。李鸿彬提醒,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等,同样需要高度重视。

  由于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涉及方方面面,李鸿彬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设置专门负责此类人才培养的管理机构,制订相关政策,统筹协调培养工作。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与指导科学性与专业性很强,后备人才教师队伍建设和水平提升很重要,家长也需要必要指导,以掌握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

  通讯员 宁仁宣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