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内外兼修”释放文旅融合新动能
2023/03/15 20:34  新华报业网  

  三月过半,好戏已至。3月15日起,20部江苏原创小剧场戏剧将在南京多个小剧场轮番上演,为爱好者们送上艺术盛宴。近年来,小剧场在江苏蔚然成风,不仅孕育出一批精品剧目,也融入了城市街头风景,释放出文旅融合的新动能。

  位于南京市洪武北路的“1913国民小剧场”就是其中的代表。剧场打造的原创话剧三部曲《丹凤街》《长江路》和《珠江路》,实现了叫好又叫座。有网友总结说,这里“白天打卡,晚上看戏”,是来南京的“必玩之地”。因文艺而生,因文旅而火,这类小剧场靠“内外兼修”一路发展壮大,也为城市文旅融合提供了发展思路。

  对文旅载体而言,“内外兼修”是内涵和颜值的兼具。小剧场的“内”是剧目,是立身的根本。相当数量的小剧场在打磨剧目上下功夫,逐渐形成品牌、积累口碑,培养出一批忠实观众。在剧目创作中,有的小剧场邀请国有文艺院团发挥龙头作用,有的依托市场运营主体淘沙取金,有的支持艺术院校参与创作。百花齐放之下,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红色题材、现实题材剧目纷纷结出硕果,吸引了不同需求的观众。

  有了“内”,也不能丢下“外”。感官触动往往是艺术体验的第一步,在演出开始之前,小剧场的外观、环境、设施给观众带来的第一印象,就已经起到营造氛围的作用。老厂房、古建筑、电影院,这些承载小剧场的建筑风格各异,带来的情绪体验也大不相同。独特的外形搭配合适的剧目,将进一步烘托演出效果。况且,“外在美”能吸引到更多注意力,把一部分游客转化为真正的观众。

  小剧场的成功离不开“内外兼修”,文旅融合项目也是如此。近年来,不少地方遭遇文旅项目的“滑铁卢”,究其原因,都与“瘸腿”有关。有些空有好资源却“外观相似没特点”“藏在深闺人不知”,没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更多是只重外观“新奇特”却忽略了文化底蕴的支撑,比如建网红街区、建大型雕像,噱头是有了,但没能抓住人心,人气很快流失。文旅融合“两条腿走路”并非易事,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久久为功。

  缺乏“内”,就打磨内在。每个地方的文化资源禀赋不同,有些地方确实相对贫乏,但建个地标、一包了之,都是图快、图省事的“错误答案”。文化并不等同于宏大,只要拿出绣花功夫潜心提炼,哪怕是当下的、日常的生活故事,都可以变成有吸引力的文化资源,如同小剧场里引人入胜的生活剧。讲好本地故事,用贴近群众生活的方式吸引游客,当代人文资源也是一座富矿。比如南京的南湖记忆街区,就是靠“80年代风”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欠缺“外”,就扩展延伸。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靠几处场景往往难以充分表达当地文化特色,可以借鉴小剧场分散在各处、贴近到身边的方式,用更多小切口、小场景体现文化底蕴。比如苏州用500多个口袋公园,将水乡园林景观浸润到城市的末梢,实现了移步即景画中游。这类城市不妨锚定地方文化特色,根据居住区、热门商圈、旅游景区、文化街区等区域的不同特点,活化利用小型空间,建设一批优秀的口袋公园、展览室、体验馆。灵活运用“内外兼修”的思路,将为文化产业、文旅消费激发更大动能。

  (袁媛)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