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戏曲进校园丨唱红楼、吟诗词!名家戏曲课走进高校,掀起传统文化热
2023/03/16 07:26  新华报业网  

  3月15日,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越剧《李清照》来到南京特殊师范教育学院。当日下午,学校报告厅内近400名学生汇聚一堂,聆听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陶琪带来的名家戏曲课。陶琪从越剧的发源、流派、唱腔聊到越剧十姐妹、脍炙人口的越剧经典剧目,边说边示范,生动有趣。报告厅内笑声、掌声此起彼伏,学生们直言:真心希望这样的课能多来几堂!

  “越剧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之一。她长于抒情,唯美典雅,声腔清婉悠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越剧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生角流派有尹派、范派、徐派、竺派、毕派、陆派等;旦角流派有袁派、傅派、王派、戚派、吕派等,老生流派有张派、商派等……”

  陶琪老师将越剧的起源和特点娓娓道来,说到流派唱腔,为了直观表现其特色和区别,她直接唱了起来,“洞房悄悄静幽幽,花烛高烧暖心头”,两句尹派惟妙惟肖,全场掌声响起。“尹派的特点就是委婉深沉、淳朴隽永,同学们你们听,是不是觉得尹派很‘糯’啊?像江南的糕点吃起来那种软糯的感觉。”

  起源于浙江嵊州、曾经只是“嘀笃板”的地方戏越剧,是如何发展成为全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呢?陶琪介绍说,以越剧十姐妹为中坚力量的一代越剧大师开宗立派,勇于创新,在越剧百余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留给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诸多经典剧目和典型形象,《红楼梦》《西厢记》《梁祝》《柳毅传书》等,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其中又以袁雪芬这位领军人物的贡献最为特殊。

  “1942年起,以袁雪芬为首的一批越剧演员在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对传统越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率先在中国戏曲界建立了以编导制为中心,集‘编导音舞美’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机制,编演了大量具有时代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剧目,创造了新的越剧音乐主腔——尺调腔和弦下腔,形成了别树一帜的舞台美术特色,建立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剧种美学风格。其中,由袁老师主演,创排于1946年的越剧《祥林嫂》成为了‘新越剧的里程碑’。”

  说到《祥林嫂》,陶琪印象十分深刻的是,袁雪芬老师竟然将鲁迅原作《祝福》中描写祥林嫂思前想后要去捐门槛的一句话,演绎成了一折大段唱腔的内心独白戏。“书中只有一句话,袁老师却从中挖掘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心理变化,令我十分倾佩。”陶琪表示,正是因为老艺术家的这种锐意进取、钻研创新精神把越剧剧种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也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和传承的东西。

  讲座最后,陶琪对当晚演出的越剧《李清照》做了简单导赏,并拿出自带的小礼品和学生们互动,有同学一口气背诵出了李清照的《声声慢》赢得全场掌声。特殊教育专业的刘宜林初中就因为越剧《梁祝》的惊鸿一瞥而被迷倒,从此喜欢上越剧,能在学校看一场越剧她特别开心,在讲座现场与陶琪老师大胆对唱《红楼梦》选段“问紫鹃”,赢得同学们羡慕的目光。

  学校团委的周圆老师告诉记者,为了听这堂名家戏曲课以及观看晚上的越剧《李清照》,学校还特别租了4辆大巴,将远在江宁校区的182位同学接到栖霞校区,可谓用心良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文 吴俊/摄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