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东时评|保护质疑,也是一种科学精神
2023/03/27 13:07  新华报业网  

  近日,一封来自瑞典的感谢信抵达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向斌邮箱,感谢他和学生木清发现并指出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背景报告中的一处笔误。去年年末,木清发现该报告中一处公式似乎有些不对,他和老师王向斌反复确认背景概念定义、多次演算推导后,王向斌将问题反馈给瑞典皇家科学院,对方诚挚接受并按照建议更新了报告版本。

  清华大学学生发现的只是诺奖背景报告中的一处符号笔误,笔误本身并不影响前后文逻辑,更不会对奖项本身产生影响。尽管如此,一个本科生有发现诺奖背景报告错误的细致和学识,并敢于质疑、验证和反馈,还是让人深受触动。这也给我们上了一课:科学面前没有绝对权威,科学成果也不都是十全十美,针对瑕疵和错误,人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提出合理疑问。

  早前,学生敢于质疑的故事也频频见诸报道。例如,杭州小学生指出《西游记》故事情节中存在“西域出现淮扬菜”的不合理现象,上海小学生发现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面积和单位存在错漏,西藏拉萨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内一小男孩看到火箭视频存在火箭型号和分离顺序错误,这些错误和瑕疵的发现者尽管年龄不大,甚至有些是“不算错误的错误”,但却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舆论的褒奖、赞赏。

  好奇心和质疑精神是科学研究的助推器。即便是科学大家,其认知也有相当的渐进性和历史局限性,因而其成果需要不断被质疑批判,以取精弃粕。历史上,爱因斯坦质疑牛顿经典力学理论不适合高速运动,并用狭义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理论。拉瓦锡质疑“燃素说”,发现了氧气和燃烧原理……类似案例,在科学研究进程中比比皆是,科技领域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对固有“权威”的怀疑,甚至随之产生的质疑。可以说,质疑精神是促进科学之路上大浪淘沙的良品,它本身也是科学精神的一种。

  这次,清华本科生发现诺贝尔奖报告中的笔误,无疑是一次勇于质疑和发现的“教育课”,相信这也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复信感谢的用意。不过,这种发现和质疑,恐怕还不足以满足人们的期待。公众希望,个体在敢于纠错和质疑的同时,社会同样也能有包容质疑、鼓励质疑的气氛,以便形成催生创新、孕育进步的良性土壤。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