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传统村落江苏行②|集中连片保护,各美其美特色足
2023/06/06 22:25  交汇点  

  5月,《宜兴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发布。就在4月,“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出现在财政部、住建部公布的《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中。宜兴成为江苏第二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比宜兴早一步的,是去年入选的苏州市吴中区。两地缘何入选?怎样率先“探路”?

  有形无形,遗存丰厚

  5月25日,正是枇杷上市时节。记者一踏进吴中区金庭镇南端的明月湾村,便被一株枝叶茂盛的古树吸引。古树下,村民在卖枇杷,还有不少游客在拍照。古树旁河水缓缓流淌,古民居临河而立,相映成趣。卖枇杷的92岁村民王林发说:“这棵古樟大概有1200年了!”

  “明月湾村有‘五古’,除了这棵古香樟树,还有古石板街、古宅、古宗祠和古码头。”石公村明湾党支部书记刘婧介绍,“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政府近年来修复并对外开放黄家祠堂、瞻瑞堂等7栋古建筑。去年虽受疫情影响,但村里也接待了8.5余万人次游客。”

  位于金庭镇东北部的蒋东村后埠自然村,深植孝文化基因。作为西山岛上最早、最大的南渡移民村之一,后埠村现存双井亭、费孝子祠、巷门石街等古迹。

  “吴中有15个中国传统村落,是全省中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县级行政区。它们和30个省级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太湖沿岸,主要位于金庭镇(西山岛)、东山镇(东山岛)和香山街道。”吴中区住建局城镇建设科办事员顾彬彬说。

  宜兴同样“家底”丰厚,拥有6个中国传统村落、23个省级传统村落。近日,记者在宜兴两个中国传统村落——张渚镇祝陵村、太华镇胥锦村采访,只见青山绵绵、水似明镜,村庄整洁、屋舍俨然。两个村都保留着许多有形无形的“老宝贝”。

  “梁兄,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善卷洞风景区内的舞台上,越剧《十八相送》的旋律清丽婉转,“梁山伯”与“祝英台”唱得真切动人。游人纷纷举起手机,定格这份美好。祝陵村党总支副书记龚丽君如数家珍:宜兴是梁祝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梁祝文化传说是祝陵村拥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祝陵村还有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山碑,其碑文中有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江南地区地震现象记录。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玉带桥,一座始建于宋、重建于清的单孔石拱桥,连接双祝河两岸人家,目前仍可通行。

  胥锦村所处的太华山地区,曾是抗日战争后期苏浙皖边区的革命根据地,有“红色太华山,苏南小延安”之誉。村里也保留了不少文物古迹,例如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董氏宗祠,曾是新四军创办的三洲实业中学的校舍。

  规划先行,协同推进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如何做到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

  一年来,吴中区以“一盘棋”思维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编制了《苏州市吴中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规划》,重点推进“文化保护弘扬”“乡村营造计划”“湖岛风光提升”等7项“旗舰”行动,具体包括“百馆齐放”“拯救老屋”等33个项目。目前,总投资1.68亿元的33个项目全部启动,预计年底取得初步建设成效。

  古村遍布全岛的金庭镇,分类挖掘村庄特色,以“东孝西廉南和北义”文化为支点,推动全镇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撬动整个西山岛旅游业发展。

  “南和”指明月湾村。刘婧说,明月湾村有个古老的习俗——讲和修睦,家族间有需要解决的事情或邻里有矛盾纠纷时,用“喝讲茶”的形式解决。如今,村里利用修缮好的瞻瑞堂,成立了讲和修睦工作室,方便议事、传承习俗。

  “东孝”则是后埠村。蒋东村党委副书记陆星说,2019年对清朝建设的费孝子祠进行抢救性修复,去年将其布置成孝德文化展示馆。依托周边太湖开心农场、太湖花海及宕口风景,村庄正倾力打造“孝行天下、风景如画”的孝文化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百姓致富。

  宜兴市近5年投入6.2亿元市财政资金,用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康居村建设工程、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等工作。成为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地区,对于释放宜兴全市传统村落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价值,焕发更大的生机,无疑是有力的推动。宜兴市住建局村镇科科长裴淑芬介绍,该市将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住建局牵头,推进县级统筹、部门合力、镇村协同,激发乡村片区自我造血式可持续发展,力争为全国同类地区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如何全域协同构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区?在新近出台的工作方案中,宜兴明确:“渎区—山区—圩区”文化与空间协同、传统生产生活线路与现代通勤交通协同、传统农耕种植与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协同。例如,在紫砂源地宜南山区,以中国传统村落丁蜀镇三洞桥村为核心,还原历史制陶生产线路,带动山区紫砂文化活态传承;将传统村落接入全域旅游公路,打造“快进慢赏”通村交通体系;加强单个村落与区域整体的关系,保持并放大传统种植业的特色价值,共创片区特色产品品牌……

  串线成片,全域振兴

  环太湖1号公路旁,一个个古色古香、粉墙黛瓦的传统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成为人们的“诗与远方”。顾彬彬介绍,吴中区正以环太湖1号公路为纽带,结合“太湖礼物”“太湖民宿联盟”等品牌,串联传统村落,打造连片成面、有一定规模与影响力的吴中传统村落文旅产业集群。

  村容村貌变美了、人气也旺了,是太华镇胥锦村村民蒋梦姣最深切的感受。2018年,村里的“明镜”——龙珠水库旁,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建成开放。自此,蒋梦姣就在馆里担任讲解员。在本村上班,村里的变化她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深信:“村里发展前景很好,以后来村参观、游玩的人会更多。”

  宜兴市太华镇胥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国明介绍,近年来村里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统筹推进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也持续改造提升环龙珠湖地段基础设施,新建龙珠湖休闲广场、星火广场等特色活动空间,提升老百姓的舒适度、幸福感。三面环山的胥锦村,以茶叶、毛竹为主要经济作物,有9家茶场、5家竹制品加工企业。全村户籍人口4620人,常住人口近1万,保持人口净流入,极具发展活力。“今后,我们将聚焦‘红色胥锦 锦绣山乡’特色品牌,把胥锦村打造成生态型红色文旅示范基地,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做好集中连片保护,资金是一个重要因素。宜兴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促进作用,探索社会资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资本参与,并继续探索在传统村落开展村镇建设、农业农村、交通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项目资金整合试点,建立项目资金整合和监督机制。两年示范期内,该市总投资预计将达到1.75亿元。

  破解资金难题,吴中区探索适度引入社会资本,同时引导国资企业共建共创。各传统村落利用环太湖地区的优势,吸引返乡创客利用村民闲置的房屋就业创业,激发村庄沉睡的资产。目前,该区15个中国传统村落已吸引乡村研学、民宿、农家乐等各类业态的经营户近百家,吸引社会资本约1.5亿元。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今年计划联合省财政厅等部门,学习借鉴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思路和要求,启动江苏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促进传统村落之间协同互动、优势互补,带动整体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白雪 徐冠英/文

  张琦/摄像、图片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