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入市,怎样才能稳赚不赔?
2019/05/16 16:28  人民网  

  

  最近,资本市场大事不断,美股、A股震荡起伏,人民币汇率突破关口后惊险收复失地,不少人看着自己的外汇和股票账户呼天抢地。

  不过,笔者今天要聊的,不是这些显而易见的眼前受益,而是关系到每个人今后养老的一件大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入金融期货市场。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什么?金融期货市场又是啥?前者进入后者,对养老有什么影响?

  刚需

  如果大家还记得不久之前刷过屏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能会在2028年出现当期赤字,并且可能会在2035年出现结余耗尽”的新闻,就应该对我国养老金资金压力有一定感知。

  不过虽然中长期来看,养老金支付压力是存在的,但是国家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其中一项准备,就藏在今天的文章里,所以你要认真看。

  言归正传,先说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这笔钱基本可以看作全国人民的“养命钱”,由于性质特殊,管理它的时候,一定要稳,“不求大把赚,但求不要赔”。不过,在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中长期养老基金支付压力不断抬升的背景下,这种做法显然太过保守了。

  再来看金融期货。简单来讲,它是一个合约:在这项合约中,买卖双方白纸黑字定好交易的日子和价格,到了那一天就完成买卖活动。不过要买卖的,不是传统货物(比如最近身价倍增的红枣),而是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这些无形无体的金融产品。

  使用期货方式买卖金融产品有什么好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它能够实现资产的保值甚至增值。原理很简单:当你在现货市场(现在交易)和期货市场(远期交易)上进行两组相反方向的买卖,并使两个市场上的盈亏大致抵消时,就达到了防范风险的目的;而如果盈大于亏,甚至可以实现一定收益。这一说法来自央行行长易纲多年前的学术著作《货币银行学》。

  有了这些知识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入金融期货市场”的意义就不言自明了:少则实现养老金保值,多则做大养老金“蛋糕”——这波操作一点都不亏。

  但是我们要注意,进行金融期货交易是有门槛的,其中一条便是资金限制,投资者开户的资金量不得低于50万元。这样一来,岂不是会把诸多“心有余而财力不足”的投资者挡在门外?也不尽然,他们可以曲线救国,用购买运用股指期货投资策略的理财产品的方式,凑齐份子间接参与。

  管钱

  前面,我们从个人参与基金交易的角度,分析了可能实现的收益。

  不过各位一定意识到了,这么大的资金底盘、这么特殊的资金性质,当然不能靠分散的投资者来运营,毕竟个人的投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需要有全国性统筹、且具有极强专业能力的机构负责运营。

  这个机构就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简称社保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理事会诞生于2000年8月,在过去18年间,它管理的资产规模从最初的几百亿增长到超过2万亿元,回报总额度近1万亿元,年化收益率达约8.4%,这对养老金规模的扩充显然有着积极意义。伴随中长期养老金支付压力的提升,社保基金理事会注定要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过大家可能会担心,有投资就必然有风险,可是养老基金闪失不得。

  别担心,国家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国务院在2015年就已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并做出了部署,严格规定养老基金中参与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投资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总资产净值的30%;而在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时,也只能以套期保值为目的。这样一来,便用比例管控的方式,对收益和风险做了必要平衡。

  进展

  养老基金入市,有什么新进展吗?一个表态不得不提。上个月20号,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张晓刚在某论坛说了句话,“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入金融期货市场在政策上已经没有障碍,商业银行、保险资金参与金融期货市场取得积极进展”。

  此后的两天(4月22日),就已经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完成了金融期货交易开户。

  从境外市场经验看,包括养老金在内的长期资金都积极利用金融期货实现风险管理,从而达到现货替代、资产配置、风险对冲以及收益增强等目的。数据显示,2017年底,美国前30家养老金管理机构中,有25家机构使用金融期货。美国共同基金行业一万两千余只基金中,有76%的基金投资策略使用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因为低估值和经济长期看好,A股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日益提升,但由于国内金融期货市场建设发展缓慢,为满足国际中长线资金布局A股的风险管理需求,国际资本市场的改革举措层出不穷。

  今年3月份,香港交易所宣布,为满足进入中国股市国际资金日益迫切的避险需求,即将着手推出MSCI中国A股股指期货;而新加坡交易所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富时A50指数期货品种,发展至今日,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交易品种,其交易价格已经成国内众多机构的重要参考指标。

  事实上,当前资本市场在最高决策层心中的地位和认识已不同以往,以科创板挂帅的诸多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正衔枚疾进。而恢复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加快发展金融期货市场,进而服务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服务国内中长线资金入市,无疑是其中重要一项。

  

  态度

  最后,说点题外话。这次,无论是恢复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还是许可养老保险基金进入金融期货市场,业内都有不少担心,认为这可能会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特别是这次股指期货恢复,恰逢股市经历了相当一轮涨幅后的短期调整期,于是一些人开始质疑中金所恢复常态化交易选择的时机,甚至还有人认为是股指期货导致了本轮股市的调整。

  但这样的揣测没有任何意义。只要全球一体化、对外开放的进程不可逆,国内投资者就必须适应国际市场通用的成熟玩法和规则;不能因为发展理念跟不上,就将金融期货这一小众专业的细分市场视作洪水猛兽,甚至全然不顾在全球范围内,金融期货市场早已作为风险转移机制深深嵌入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肌理中这一事实。

  比起正视金融期货市场的意义,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这一政策是否符合我国对外开放和资本市场改革的需要。

  在中央对资本市场进行顶层设计后,各项改革措施纷纷出台,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养老金进入金融期货市场显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直白地说,在中央部署下,证监会在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方面的工作提速了。历经2015年股灾风波后,这样的举措充分说明了监管层对资本市场发展的道路自信和监管定力。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建设时间短,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在发展中加以改进完善。比如,监管层可以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建立除50万资金限制以外的准入门槛制度,如严格的考试制度。毕竟这是一个买者风险自负的市场,应该回应普通投资者对投资股指期货市场的诉求。

  从国外经验来看,监管层也应该加快ETF期权、股指期权等品种的发展,只有工具多了,机构才能构建更丰富的投资策略,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丰富的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产品。

  此外,目前国外资金只能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和RQFII(人民币境外机构投资者 Renminb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Investors)这两个通道参与国内金融期货市场,但在沪深港通扩额、A股纳入msci和富时罗素指数后,境外长期资金配置我国A股资产的愿望十方强烈,如何回应这些新增国际资金的避险需求,监管层应该早日提升日程。唯有如此,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水平、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才能落到实处。

  文/金言

标签:
责编:章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