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本周(11月7日—11月1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江苏多地召开投资洽谈会,吸引创新型产业项目,助力地区产业优化发展。2022南京市高质量发展投资环境推介会举行,相聚进博·2022苏州进口贸易促进大会暨跨国公司开放创新合作交流会召开,2022“江苏省普惠金融县区行”南通专场启动。
1、南京
11月7日,2022南京市高质量发展投资环境推介会举行。推介会上,35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328亿元,涉及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等创新型产业及科技研发、功能性总部等领域。其中外资项目有7个,投资总额约10亿美元。
2、苏州
11月7日,相聚进博·2022苏州进口贸易促进大会暨跨国公司开放创新合作交流会召开。本届进博会,苏州交易分团意向成交金额已超13.8亿美元。活动现场,一批采购商、参展商代表完成采购意向签约。苏州港太仓港区与上合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及多家进口贸易商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快推动港口由物流港向物贸港转变。
3、无锡
11月11日,江苏远航精密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远航精密)登陆北交所。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4.05亿元。远航精密主要从事电池精密镍基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镍带、箔及精密结构件作为连接用组件用于锂电池等二次电池产品中;少部分作为复合材料用于金属纪念币行业。
4、常州
11月10日,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开幕式暨科创企业创新发展峰会在常州举行。
开幕式上,首批10家“常州市科创综合体、人才综合体”授牌。本次大赛以“创新引领,创业筑梦”为主题,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个领域,入围企业共计468家,涉及5G通讯、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动力电池、智能交通、农机装备、医疗器械等行业。
5、泰州
11月10日,泰州市天使投资基金揭牌,是泰州市首个专注于早期科创投资的政策性直投基金。基金由泰州市、县两级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目标总规模10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不低于2亿元。将重点投向符合国家、江苏省和泰州市的产业政策导向、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
6、镇江
11月9日,镇江市携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江苏证监局联合举办企业上市研修班。邀请资本市场领域专家集中专题授课,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创投机构、重点拟上市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台资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
7、扬州
11月7日,扬州市政协召开主席会议,就“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助推乡村振兴”议题开展专题协商。会议提到,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专业化服务机制和产业合作模式,支持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共同体。要加强“政银保担投”合作融资服务,有效解决抵押难、融资慢、贷款贵、投保难等实际问题。
8、南通
11月11日,由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主办,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协办的2022“江苏省普惠金融县区行”南通通州专场启动。南通“普惠金融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也在现场宣布正式启动。
活动还举行了普惠金融产品银企签约,4家金融机构与16家中小微企业举行了签约仪式,“面对面”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9、淮安
11月10日,第五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暨首届金秋经贸洽谈会在淮安开幕。开幕式上,举行了项目集中签约,本次活动签约项目41个,总投资903.55亿元。
据统计,前四届食博会累计吸引1700余家境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参展,累计签约项目163个,总投资1307亿元,累计开展贸易洽谈合作6.17万人次,达成合作意向11000余个。
10、盐城
11月8日,“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周江苏行”活动在盐城举行。本次活动以“拥抱注册制 共享高质量”为主题,集中开展资本市场培训,全市100家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通过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加快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进程,推动盐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11、宿迁
11月9日,宿迁市召开1—10月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会上,市工信局通报了1—9月份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10月份预计情况。会上指出,要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和企业培育,加快制订实施千亿级产业攻坚行动计划,稳步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12、徐州
11月12日,问道资本、助力彭城——2022徐州市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国股转系统、北京证券交易所徐州服务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会上,全国股转系统、北京证券交易所徐州服务基地揭牌设立。会上还签署了徐州市“专精特新”产业发展基金协议,上市(挂牌)后备企业与券商签订综合服务协议。
13、连云港
近日,无锡连云港3家“科创飞地”挂牌,分别是连云港高新区和无锡高新区、东海县和锡山区、灌云县和江阴市。3家“科创飞地”主导产业定位分别为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绿色食品等。根据计划,预计到2025年,新增“科创飞地”场地面积20000平方米以上。新增在孵企业500家以上,培育在连落户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0家以上,引进和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
新华日报·财经见习记者何钰